育子智慧
請真誠地回答以下問題:
1.你屬於對孩子的行為幹涉過多的父母嗎?
2.你覺得自己的孩子足夠自強嗎?
3.如果你的孩子需要培養自強的品質,你打算如何做?
現實生活中,常聽父母感歎,孩子大了,翅膀硬了,什麼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說什麼他都不聽了……如果這真是一種事實,那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情,因為這說明孩子是自立自強的,是一個精神獨立的人。
第一,孩子本身具有自立自強的願望。孩子兩三個月左右開始將手及其他一些東西放進嘴裏用嘴感知,四五個月的時候扭動身體想要翻身,六七個月開始想要坐著看世界,八九個月開始想要爬行以移動自己的身體……孩子在這個時候往往是執著的,因為他想要獨立。如果這時父母因為怕髒、怕摔等而執著地阻止孩子,那麼,孩子慢慢就會失去探索的欲望,變得麻木,一切都依賴父母家人,任由大人擺布,這樣的孩子長大就會缺少自立自強能力。如果這時父母的態度與訶額侖夫人的態度一致,那孩子將會是另一番樣子。
第二,支持孩子自強的願望。訶額侖夫人對成吉思汗想挑戰的願望采取支持的態度,雖然她知道兒子麵對的對手很強大,而且可以說她知道兒子必定會失敗,但她還是選擇了支持。因為她首先懂得尊重兒子挑戰的願望,這種願望在得到支持後,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以後孩子還會敢於做決定;如果這種願望被一種看似良好的保護扼殺,那孩子以後在做決定的時候就會猶豫不決。其次,訶額侖夫人還懂得自強作為人的一種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一次次麵對困難、戰勝困難、超越自我中培養出來的。一時自強是一種願望,一直自強卻是一種精神品質、一種成功必不可少的素質。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挫折,小時候習慣了磕磕碰碰,長大後就會對挫折形成一種免疫力,甚至會對挫折有一種抗擊力。如果小時候的挫折被父母好心地避免了,那長大後所遇到的挫折必定會加倍,因為孩子不僅沒有免疫力,就更不要說抗擊力了。
訶額侖夫人教育成吉思汗自強的故事中,還值得一提的是,訶額侖夫人沒有止於支持成吉思汗自強的願望,而是進一步地指引出了自強的方向,這種明確的方向避免了孩子的盲目。訶額侖夫人可以說是真正會做母親的人,她包紮孩子的傷口,給予孩子關心愛護;她給孩子指引方向,給予孩子精神的愛。有這樣成功的母親,成吉思汗的成功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