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兄弟鬩牆(1 / 1)

話說鄧永潔奉詔北伐,唐軍將士苦戰一年有餘,終於統一北方。十月十九,鄧永潔率北伐軍班師,行至邯鄲,突接朝廷詔書,令其勿回京城,直接率部南下,援救魯州。

原來:齊朝廷歸降唐國之事傳到江南,楚主張瑋恐唐軍滅齊後,轉而南下伐楚。故而乘唐軍主力滯於冀州,發檄文稱“唐人犯上作亂,背宗忘祖”,打著“為齊朝廷報仇”的旗號,出兵十五萬進攻魯州。然而,齊朝廷早已盡失民心,楚軍雖宣稱為齊複仇,但魯州百姓仍團結一心,幫助唐軍抗擊楚軍。楚圍攻臨沂一月之久未下。

且說鄧永潔接到詔書之後,立即率部向臨沂進發。十一月十一,鄧永潔所部至臨沂城北六十裏。此時,楚軍攻城已付出巨大代價,臨沂軍民亦犧牲所巨,然楚軍仍未克城。聞知唐援軍已至,楚人知繼續攻城,則必覆滅。乃南撤。魯南之危遂解。

十二月十七,鄧永潔等班師回京。帝下詔:冊封輔國大將軍鄧永潔為鄭國公,忠武將軍張青為鄂國公、宜威將軍張達為趙國公、明威將軍黃敬梁國公、定遠將軍沈浩宣國公,其餘諸將亦受封賞。

十二月二十九,即貞觀十九年除夕之夜,帝設宴款待百官,一則同慶佳節,二則共賀滅北齊統一北方。

自齊武宗時期,張克達、李淵先後起兵反齊,天下遂三分之。唐國漸由弱變強,終使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恐武宗臨終所言“他日一統中原者必唐人也”將成真矣。然而,一場危機似乎正在醞釀……

貞觀二十年正月初一,諸皇子拜見父皇,正欲出宮。忽聽得一人喊叫“晉王殿下請留步”。晉王回首望去,原來是一宮女,乃快步走去。那宮女附耳。“晉王殿下,敏貴妃請殿下往禦花園,有事相商。”晉王不知何事,仍往之。

見宮女引晉王入禦花園,敏貴妃速行大禮,曰:“臣妾拜見晉王殿下。”晉王還禮,“兒臣叩見母妃。”貴妃笑,上前扶起晉王,曰:“殿下快快請起。”晉王問曰:“不知母妃喚兒有何事?”貴妃歎了一聲氣。晉王不解,“母妃何事憂愁?”貴妃竟哭泣。晉王慌神,忙勸解之。旁邊一宮女小聲嘟囔道:“都是那些大臣們,說什麼娘娘是前朝餘孽,要陛下廢了娘娘。”聽了一驚,“這麼老臣真是糊塗,兩朝之事與母妃何幹!母妃不必傷心,父皇對母妃有情有義,兒臣相信父皇絕不會聽信那幫老臣胡言亂語的。”貴妃曰:“臣妾也相信陛下。可臣妾聽說他們現在去勸說太子殿下去了。”對曰:“四哥豈會對母妃不利?”貴妃曰:“殿下有所不知。昔陛下立太子之時,曾問於臣妾。臣妾言殿下大才,與陛下最似,請陛下立殿下為太子。後陛下竟立魯王為太子,而不知何人將此事告於太子,太子因此怨恨於臣妾。”宮女接曰:“今陛下尚在,太子不會對娘娘不利;待陛下百年之後,未可知也。”晉王曰:“母妃放心,兒臣必不使四哥做此傻事。”

數日後,晉王宴請太子。席間,晉王曰:“四哥,臣弟聽聞四哥欲勸父皇廢敏妃,可有此事?”答曰:“是也。吾不僅要勸父皇廢敏妃,更要廢淮南王。”晉王驚,“四哥為何如此?”答曰:“吾是為大唐之江山社稷也。前齊餘孽,豈能留於我大唐!”晉王起身,“敏妃,父皇之皇妃;淮南王,父皇之皇子,我們之弟也。豈能視之為前齊餘孽!前齊幼帝,父皇尚寬恕之,四哥何不容敏妃與八弟也?”太子怒,憤然離席。

正月十七早朝,太子詹事許少兵奏稱晉王與敏妃相亂,請處之。太子隨即上奏,稱“敏妃乃前齊之公主,請廢之”。帝怒斥太子:“許少兵所言之事想必亦是汝所授意。敏妃乃大唐之貴妃,是汝弟之母親豈能廢之!自立儲之爭起,朕始懼兄弟鬩牆之事將生於李家,不料果不其然!汝如此不容兄弟,朕豈敢將江山社稷交付於汝!”本欲籌劃大事,竟觸怒龍顏。未知太子命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