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城市,受嘈雜市聲的汙染,耳朵都快生繭了,常欲擺脫而不能。偶爾回鄉暫住,聽到鄉村協奏曲,便感到少有的輕鬆。
第一樂章的開始,是在雄雞小號似的啼明聲挑開寂靜的帷幕之後。左鄰右舍相繼開門,木門吱吱扭扭,鐵皮門叮叮咣咣,聲音清脆響亮。幾乎同時,就有一兩隻狗極其負責的報警聲。馬上群狗就爭先恐後的積極響應,音高音質不同,輕重緩急有別,抑揚有致,野趣橫生,叫醒了村莊,也折射出狗的數量和所處位置。
稍後,機器開始發動,急性子摩托,慢性子拖拉機,沉著的大卡車,儒雅的小轎車,各以自己特有的嗓音奏響了為主人服務的序曲。它們此起彼伏地掀起高潮,一會兒又漸行漸遠地落入低穀。
朝陽剛吻過樹梢,牛就拉響了渾厚的大提琴,羊敲起了揚琴,鴨鵝配以打擊樂,組成一曲出場進行曲,老調子新激情,蘊涵著奉獻精神。聽到它,主人臉上就公布出收獲的希望。
麻雀燕子喜鵲們,是串村入戶巡回演出的輕騎隊。其聲如風穿竹林,似雨打玉盤,嘈嘈切切,急急緩緩,奏出了高山流水的天籟。
第二樂章是在驕陽似火,藍天如洗,村子有點昏昏欲睡的時候。本該“鋤禾日當午”的農民都在家歇晌,香茶一壺,折扇幾把,葡萄架下話桑麻。“流響出疏桐”的蟬高音突破莊稼樹木的封鎖,直入千家萬戶。母雞“個個大、個個大”的木琴聲在土雞場形成高潮,是為自己量多質高的產品做廣告。公雞引頸拍翅,把纏綿的情歌回贈給它們,以獻殷勤。布穀鳥吹著洞簫,斑鳩畫眉吹著短笛,隨著啄木鳥板鼓的節奏起伏回旋……阡陌河流都在洗耳恭聽,禾苗和樹木揮動葉片熱烈鼓掌,像陣陣輕鬆爽朗的笑聲。
第三樂章起於日落西山紅霞飛,家家喜迎親人歸的時刻。漸行漸近的機器聲又由低而高再轉低,把休止符畫進主人的新院裏。飛禽走獸的大組合,奏響了總結性的凱旋曲。稚嫩清純的童聲,從學校門口逐漸洇滲到各家各戶。村委會的喇叭又播放出名曲《步步高》。蟋蟀組織它們的小夜曲的最後一次彩排……
鄉村樂壇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氛圍,無以強壓弱吹毛求疵的幹擾。百靈不笑烏鴉嘴笨,蛐蛐不妒蟬兒音高,各種聲音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和諧共存。這種綠色的樂曲,常奏不衰,百聽不厭,沁人心脾。聽了此曲,油然想到《桃花源記》,使我陶然欲醉。
原載《山西廣播電視報》2010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