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療妒記(1 / 3)

病子來訪的三個月後,諸葛雄起感到他與林梅的激情消去,進入了寧靜的夫妻生活中。

他覺得很快樂,但是林梅的心開始一陣比一陣痛,她後悔嫁給了諸葛雄起。

諸葛雄起是個肉蟲。馬琳一直不好對外邊的人說起諸葛雄起的秘事――他有早晨起來煮幹飯,炒肉吃的習慣。一般的人早晨喜歡吃豆漿油條,稀飯饅頭,諸葛雄起卻每星期至少有兩早晨吃的要與中午一樣:幹飯與炒肉。諸葛雄起說,他一天三頓吃肉也不會覺得膩。因此,當林梅發現諸葛雄起有這個習慣時,真是大吃了一驚。你說,有幾個女人喜歡早晚也要吃午餐一樣幹飯與大肉的男人呢?你隻是個普通公務員,你又不是古代上午要上陣殺敵,要用大力氣砍掉對方的腦袋,提著敵人的腦袋獲得一大袋金銀獎勵回家的將軍。

諸葛雄起與馬琳在一起生活的時候,冰箱裏有的是生肉與熟肉,因此,他不覺得這方麵有缺陷。

與林梅婚後,諸葛雄起突然覺得這方麵有了煩腦。他與林梅結婚時,林梅已經下崗五年,在她父母所在的鎮上做皮鞋生意,時間不到一年,銷售對象以農村人為主,賺不了多少錢。結婚後,諸葛雄起便讓她關了那個小店,與他在縣裏生活,諸葛雄起喜歡天天夜夜與她在一起,美人嘛。而諸葛雄起的工資,有一半要扣房子貸款。諸葛雄起把工資全給了林梅,其實那些工資,連基本的生活費都不夠。因此,林梅上菜市場買的並不是雞鴨魚肉,居多的是各種便宜的蔬菜。特別菜市場要關大門時,幾毛錢便可買一大堆的葉子極黃莖極老的菜,是林梅的最愛。

諸葛雄起咽不下蔬菜。咽不下,便要發火,在廚房洗碗時弄得碗盤驚心地響,把無辜的菜飯當成他們那沒有出息的像縮頭烏龜一樣的局長罵。有一天,他一邊洗碗,一邊對林梅道,沒想到,我們的家,也成破廟了。林梅問他,怎麼成廟了?他說,因為隻有廟子裏的廚房,才長年累月地不見肉腥腥。林梅不吱聲,他繼續說,是廟還好,如果是廟,一定會有鮮嫩的菜,有時還有豆腐。但是我現在感覺我們家是破廟,因為你買回的菜不知道有多便宜,那麼老,煮了咬在牙齒上,取都取不下來。

林梅便在一邊悄悄地流淚。

閑的時候,林梅輕描淡寫地問他,馬琳過去冰箱填得那麼滿,她一個月能掙多少錢?諸葛雄起道,我工資的四到五倍。林梅便不吱聲。

林梅對諸葛雄起道:長期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不如把鎮上關門的皮鞋店轉讓出去,在縣城開一家?我做了大半年,進貨與銷售,都有些經驗。

諸葛雄起道:好。我如此聰明的人,做個小生意,還不會發財麼?天下隻有寫文章難,做生意,太容易了。

於是他們就在公園口找了一個門麵,也屬黃金地段。由於來去的人多,諸葛雄起對林梅道:在這裏開店,沒有不發財的道理。

初次進貨是倆人坐夜車一齊上省城進的。當諸葛雄起第一次與人討價還價,扛著裝著鞋子的紙箱時,他覺得自己作為一個政府官員,還是一個出版了三本書的作家,真是有點抬不起頭來麵對來來去去一張張陌生的臉。

鞋店開張了。兩邊都是鞋店,貨也差不多,但買主就是不上兩邊的店,而是上他的店。第一個星期,每天都能賣出一二十雙鞋。事實上,如果一天能賣出五六雙鞋已經挺不錯了。看著生意這樣好,諸葛雄起昂著頭在林梅麵前道:做生意賺點錢,是簡單勞動,是太小太小的事。

接著怪事就發生了。第二個星期,每天平均隻能賣出一兩雙鞋。第三個星期,一星期才賣了一雙鞋。第四星期,一雙鞋也沒賣出。

諸葛雄起是清清楚楚地看著這奇怪的鬼的出現。諸葛雄起用自己的虧本,實踐了挖口毛坑香三天的真理。

諸葛雄起覺得不解,便去問兩邊的店老板,得到的結論是一樣的:下崗做這生意的人太多了,大家殺價,全城的鞋店都虧著,虧著總不可能關門,大家隻好賠本拖下去。拖死本小的,然後挺到春節,大賺一把。

諸葛雄起在林梅那裏知道,春節賣鞋,再差的鞋也會賣掉,差不多店店光。過年了,誰不想換雙新鞋?春節那幾天,能掙半年的利潤呢。

諸葛雄起倒吸一口冷氣,他和林梅的店月虧千餘元,是挺不到半年以後的春節的。三個月後,他隻得咬咬牙,再賠幾千元,把店盤了出去。

諸葛雄起此後逢人便講,人的聰明是有限的。若不作好市場調查,開個店想賺錢,結果是開個店賠錢。那麼,不如坐在家裏。人世間還真有這麼個怪理,坐在家中不天天賠錢,就是在天天賺錢。

開店賠了幾千元,賠的是林梅的。諸葛雄起沒有錢,如何賠?開店賠了錢,林梅蔬菜也少得買了。有一天諸葛雄起走進廚準備做飯,四下看了看,走出來向林梅道:我們的廚房是博物館還是廚房?我覺得好像是博物館。林梅道:為什麼?他道:因為隻有博物館才會擺些灶具餐具,才不會放一些青葉子菜在裏麵的。

林梅的淚便一下滾了出來,汪汪大哭。

諸葛雄起一次從街上走過,看見有人蹲在那賣一種野生魚“母豬殼”。他知道這是另一個縣的特產。母豬殼每條在三兩到半斤左右,頭大尾小,一身暗黑的花,特別好看。幾年前他去那裏時吃過一次,由於母豬殼主食小魚蝦,肉質特別細嫩,加之全身隻有一根主刺,好吃極了。諸葛雄起上去問:多少錢一斤?

那人回答了一個數字,諸葛雄起算了算,相當於四斤豬肉錢,是太貴了,所以看的人多,沒人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