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北朝時候,有一個叫甄彬的人。他心地純潔,不貪圖蠅頭小利。

這年春荒時節,家裏連柴米油鹽都買不起了,還剩下一捆頭年秋天收獲的苧麻,本來打算織成夏布做暑天衣服用,為了糊口,隻好拿到長沙寺開設的當鋪裏去抵押,當了錢,好買米下鍋。

秋收後,甄彬賣糧湊足了錢,到當鋪贖回了那捆苧麻。回家打開麻捆,發現麻捆裏夾帶了一個手巾包,手巾包裏竟是黃澄澄的金子,足足有五兩重。

甄彬對妻子和孩子說:“這些東西不來就不屬於我們,別說是五兩黃金,就是十兩,我們也不能要。依我看,這些東西還是還給人家好。”全家人聽後都表示讚同。

長沙寺道人見甄彬來送還撿到的金子,才猛然想起,那是不久前有人用這包金子做抵押來換錢,當時匆忙沒來得及安放,順手塞進麻捆裏了,事後也就忘了。若不是甄彬把金子交送回來,他竟不知金子是怎樣丟掉的。

長沙寺的道人見金子失而複得,非常感謝甄彬,決意要把一半金子分給甄彬作為酬謝,可甄彬說啥也不肯接受。就這樣,那道人往返十餘次都被謝絕了。甄彬對道人說:“你看我這麼熱的天還穿著老羊皮,每天上山打柴,我如果是一個見利忘義的人,就不會像現在這個樣子了。”

這件軼聞就此傳開,有幸傳到了當時還是平民的梁武帝那裏,因此,當他任益州刺史時便任用甄彬做自己的秘書官。當時,人們都讚揚甄彬是一個最可信任的人。

簡評

甄彬還金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拾金不昧的故事,情節並無什麼出人意料之處,窮困之中偶得黃金,再將其物歸原主,不收受一點酬金。這整個過程做好的示範了何為拾金不昧,何為真誠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