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戚繼光的詩句表明了蕩平海寇、保國安民的耿耿忠心。
出身於將門的戚繼光,自小喜歡做軍事遊戲,勤練武功,立誌長大做一個文武兼備的統兵大將。當時正遇倭患猖獗的時候,他橫戈馬上,轉戰南北海疆,解除了明代中葉最大的外患。
倭,是古代日本名稱。倭寇,就是日本海盜。倭寇自元末就開始出現,經常騷擾中國海疆。明朝政府曾一度有效地控製了倭寇的氣焰,但中葉以後朝政日漸腐敗,武備鬆弛,倭寇便長驅直入,洗劫鄉村,攻打城市。
戚繼光17歲時就繼承父職,做了登州衛指揮僉事,不久又被提升為署都指揮僉事,專門負責防倭事宜。他上任後加緊訓練士兵,嚴明軍紀,修築防禦工事,使倭寇聞風喪膽,不敢再來侵犯。
當時江浙沿海是倭患最嚴重的地方,江浙吏民亡於倭寇之手的不下數十萬人。朝廷鑒於戚繼光抗倭有功,就把他調任浙江都司僉事,不久又升任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
戚繼光上任不久,就有一股八百多人的倭寇竄到龍山所(慈溪縣境)劫掠。明軍十倍於倭寇,但倭寇根本不把明軍放在眼裏,三個倭酋(首領)各帶一支人馬向明軍撲來。明軍見倭寇如見虎,紛紛退縮。戚繼光見明軍如此懦弱,真是又氣又恨。他飛身跳上一塊巨石上,連發三箭,三個倭酋應聲仆地而死。倭寇頓時大亂,明軍乘勢重新集結反攻,大獲全勝。
戚繼光深感舊軍成分複雜,素質太差,於是解散了舊軍。他又從礦工和農民中招募了三千人組成新軍,加以嚴格訓練。幾個月後,這支新軍紀律嚴明,精通戰法,作戰勇敢,被人們稱為戚家軍。
有一次,大股倭寇在台州登陸。戚繼光迅速率軍迎戰,在離台州不遠的花街與倭寇擺開陣勢。一名倭將左手持矛,右手握刀,出陣挑戰。戚繼光為了激勵將士,就脫掉自己的銀鎧甲,大聲宣告:“誰能打敗這個倭將,我就把這身銀鎧甲獎賞給他!”話音未落,一名小校挺身而出,手持長槍衝過去,幾個回合就把那倭將挑翻在地。倭寇見死了一員將領,就一窩蜂似的向戚家軍衝來。在戚繼光鎮定自若地指揮下,戚家軍個個奮勇爭先。不到半個時辰,倭寇支持不住,紛紛潰敗下去,戚家軍趁勢掩殺過去。倭寇把搶來的金銀珠寶撒落地上,企圖誘惑戚家軍停止追擊。但經過嚴格訓練的戚家軍對這些金銀珠寶根本不屑一顧,依然緊追倭寇不舍。倭寇不是死就是傷,隻剩一小股逃回海上。
經過七年的時間,戚家軍在平定倭寇的戰鬥中發展到一萬多人,倭寇再也不敢在浙江沿海騷擾了。但他們賊心不死,開始將矛頭指向福建沿海,於是戚繼光再次奉命率軍前往福建剿寇。
倭寇的老巢在寧德縣東北的橫嶼島上,距岸十裏。中間是淺灘,漲潮時一片汪洋,落潮時一片泥淖。倭寇在島上築有堅固的防禦工事,憑借天然的險要地勢,傲視明軍。經過觀察,戚繼光就趁退潮時讓士兵攜帶柴草鋪路。戚繼光在海岸邊的一塊礁石上擂鼓助威,戚家軍迅速接近橫嶼。戰士們一登上橫嶼,立即向敵人發起猛攻,喊殺聲壓過濤聲,在大陸岸邊都可以聽到。不到半天的時間,就摧毀了敵人的構建地防禦工事,消滅了倭寇兩千六百多人。
後來戚繼光又揮師南下,和另一名抗倭名將俞大猷把進犯廣東的倭寇肅清了。從此,為害三百多年的倭患被基本平定了。
戚繼光的一生,如同他詩中所描述的:“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他馳騁東南沿海各省,曆經八十多次戰鬥,在剿滅倭寇的鬥爭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中國人民將永遠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簡評
戚繼光抗倭的事跡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他有勇有謀、忠義果敢的形象成了民族英雄的代表。軍紀嚴明,賞罰必信是戚家軍的信條,也是戰勝倭寇的法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