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生產係統並非一個獨立的係統,它是人類社會係統的附屬係統。這有兩點原因。首先,它無法獨立存在,沒有了社會係統,也就沒有了生產係統;其次,生產係統的質料和能量與物理係統、化學係統和生物係統相同,但其信息卻是生產者和管理者頭腦中的知識和技能,隻能從生產係統外部加入,並且這些知識和技能在生產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188.生產係統依據其質料和能量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物理層次、化學層次和生物層次,分別大概對應於機械製造工業,化學工業和農牧業。每一個層次均有其特有的信息內容,生產者所加入於其中的信息卻主要是由社會係統積累而來的。
189.生產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改變原料原有的宏觀結構或者分子結構,例如將木材生產為桌子,或者將氧化鋁轉化為鋁。在這種方式中,由人直接實施或者人操縱機器實施結構的改變。這種生產方式主要對應於製造工業和化學工業。第二種是,人僅僅負責生產過程的控製,並提供原料和能量,生產者的作用主要體現為加入生產過程中的生產程序這種生產方式主要對應於農業和畜牧業。
190.生產係統的構成是社會係統決定的,也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生產係統的產品分為兩大類,一是直接用於消費的產品,二是作為其他生產係統生產原料或生產工具的產品。這兩類產品之間的比例如果不恰當,市場就無法運轉下去。
191.生產係統在人類的信息積累和能量積累中發揮重要作用。生產係統的產品進入社會係統就會成為社會係統的能量,這些能量推動和維持著社會的運行。在這些產品的銷售過程中,企業家實現了能量的積累。
192.生產係統的產品還供養信息積累者,這些人不直接從事物質產品的生產,而是從事信息的創造。他們中間的許多人其實是在從事與生產有關的信息的創造,如科學。這些信息會再次進入生產係統,提高生產效率或者創造新的產品。
193.生產係統中的生產者和管理者是生產信息的主要載體,而生產者和管理者是社會係統中培育出來的。培育這些人的是教育事業,即社會係統中的信息傳播(複製)事業。
194.生產係統中的工人是奉獻者的主體,同時他們又是主要的消費者。作為一個群體,他們以自己的勞動所得購買自己生產的產品。因此,如果他們獲得的勞動報酬的總價值,大大低於他們所生產的產品的總價值,即他們的消費能力大大低於他們的生產能力,流通和生產就不能順利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