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為誰打工為誰忙(1 / 3)

勞動,是每個人到了一定年齡都必須從事的生產和服務活動。為什麼要勞動?首先是謀生的需要;其次是發展的需要,也就是為了勞動的效率更高,生活的質量更高;再次還是精神生活、傳承文明的需要,有些勞動,本身就是快樂的泉源,例如創作、繪畫、音樂、體育、教育、研究等,這時候,勞動一方麵是為了謀生,一方麵也是為了快樂,甚至後者的意義大於前者。

但是,自從人類進入到文明社會以後,勞動歸勞動,但勞動的成果卻不可能全部歸於自己,除非他處於深山老林之中,與人群隔絕,與文明隔絕。每個人都必須將自己勞動成果的一部分拿出來交給國家,在社會發展的早期,這種勞動成果的轉移,可以是無償勞役,也可以是實物的一部分,但到了現代社會,主要是以貨幣的形式向國家繳納。

如此,關於勞動,有人就會問,我究竟是為誰辛苦為誰忙?若從性質上看,答案很清楚,既為自己也為國家。為什麼要為國家呢?因為你生活在人群中,有許多公共設施,必須由國家來提供;有許多公共關係,必須由國家來代為處理。因此,你必須為國家提供的這部分公共物品和服務埋單。由此,也可以說,從根本上看,你還是為自己而勞動。隻不過由於效率的需要,你服從社會分工,專門從事自己擅長的工作,而對社會服務和公共物品則統一向國家購買。但是,若從程度上看,個人勞動成果的多少可以留下,多少需要交給國家呢?這個問題就不好回答了。因人而異,因地區而異,因國家而異,而且隨著時間的變化,也因一國民眾的需求而異。

就一國來說,可以從稅收占GDP的比重,知道國民負擔稅收的比重,例如我國2006年稅收占GDP的比重為18%,就可以知道宏觀稅負為18%,但GDP又和國民收入不同,要更清楚,還必須知道這一年的國民收入總額是多少,然後再進行換算和計算。

再一個方法,就是對每年政府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作的財政預算報告進行分析,按照當年稅收總收入除以全國當年總人口,就可以得到人均納稅數;進一步,按照當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分類數,又可以得到個人分別為某項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埋單的數字。

美國早些年就有經濟學者按照這種方法,計算出一年人均納稅額,再除以人均日收入,得出當年為政府(更準確地說是為公共服務、公共物品埋單)打工的時間,將最末一天稱為免稅日,因為這以後的時間就是純為自己打工了。這樣計算,不可能精確,因為征稅的主要原則一是普遍征收,二是量能征收,具體來說流轉稅是普遍征收,而所得稅和財產稅等則是量能量財征收,這樣,不同的人納的稅也就不同,要想相對準確,有賴於更多更精確的統計數字。

美籍華人曆史學家黃仁宇認為,現代化就是數目字管理。所謂數目字管理,實際就是信息化、公開化,從而使個人和社會對自己和公共事務的了解更透徹,在此基礎上使個人的選擇和社會的決策更加科學化。

受此影響,我也想就公開媒介上所能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計算,試圖得出2006年中國人為稅打工的程度,或者說是相對具體的數字。

首先,我從國家統計局的網站上查到了《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2006年3月16日發布),從中得到了如下數字:

一、2005年末總人口為130628萬人。二、其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56157萬人,占總人口的42.9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74471萬,占總人口的57.01%。三、年齡構成:0—14歲的人口為26478萬人,占總人口的20.27%;15—59歲的人口為89742萬人,占總人口的68.70%;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4408萬人,占總人口的11.03%。(全國總人數未包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人口數。)以上數字是我有選擇摘錄的,其中城鄉人口收入不同,納稅情況也不同,有必要區別,以便進一步分析。年齡對了解稅收負擔也很重要,就消費而言,人不分年齡都要消費,因此都要納流轉稅;但就所得稅和財產稅而言,0—14歲的人口和60歲及以上的人口一般未就業或已退休,一般不會納所得稅,但60歲以上的人口則可能會納財產稅。

其次,我從《中華人民共和國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查到了2006年城鄉人口人均年收入數。

1.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其中人均生活性消費支出為2385元。

2.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其中人均消費性支出為7182元。

3.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例為3.28:1.

再次,我從《中國稅務報》和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向十屆人大五次會議所作的《關於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中摘錄了有關稅收收入和財政預算數字。

一、2006年全國稅收收入(不包括關稅、耕地占用稅和契稅)完成37636億元,其中中央級稅收24015億元,占總收入的63.81%;地方級稅收13621億元,占總收入的36.19%。

其中:國內流轉稅19909.444億元,占總額的52.9%;三項所得稅9521.908億元,占總額的25.3%;海關證券車購稅5833.58億元,占總額的15.5%;其他稅種2371.07億元,占總額的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