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王孫建隨征雲中岸 皇甫葵大戰燕子礬(1 / 3)

話說陳音要隨征雲中岸,借此替二太子出力,為學習弩弓地步。王孫建聽了,鼓動了少年的銳氣,豪傑的雄心,一心要同陳音前去。王孫元極不知道兒子近來的本事如何,到底去得去不得,問於陳音。陳音道:“論賢弟近來的本事,水鬥陸戰俱有進步,去是盡去得的。隻是賢弟年紀尚輕,老伯止有賢弟一人,雲中岸地勢險惡,攻取甚難,倘有疏虞,如何是好?依愚兄相勸,賢弟暫時按捺性子,曆練幾年。大丈夫生當亂世,隻愁沒有本事,何愁沒有用本事的去處?”王孫無極連連點頭稱是。王孫建忿然作色道:“這就是哥哥的不是了!”陳音愕然道:“然何是愚兄的不是?”王孫元極笑道:“你哥哥是一片金石良言,你倒派起他的不是來了!豈不是胡鬧嗎?”王孫建道:“爹爹休說孩兒胡鬧,哥哥時常對孩兒道:“人生一世,總以忠孝為先,任你天大的本事,若把忠孝兩字虧了,不但算不得英雄豪傑,連那知君臣的蜜蜂兒、跪母乳的小羊兒都比不得。’”麵對著陳音:“這話可是哥哥說的?”陳音道:“正是。”王孫建道:“這就是了。雲中岸的水賊洪龍,從前吾王出奔之時,乘危劫奪,豈不是君仇嗎,洪龍那賊以戈刺王,是伯父以身代受,至今傷處尚未痊愈,豈不是父仇嗎?君仇不報,如何是忠?父仇不報,如何是孝?哥哥刺殺原楚是報父仇,來楚學弩要報君仇。自己要忠要孝,如何叫小弟不忠不孝?倒要請教哥哥!”一席話說得激烈響亮,不但陳音聽了心中甚是佩服,王孫無極聽了也是歡喜,隨對陳音道:“賢侄,你就帶他去罷!倘有差誤,能夠忠孝兩全,就是膝下無子,也是快活的。”又對王孫建道:“你此去事事要聽哥哥的約束,不可任性狂為!”王孫建立起身來,答應了幾聲是。王孫無極道:“你們把隨身用的東西收拾好,以免臨時錯亂。”陳音道:“此去雲中岸,水戰當先。求老怕喚兩個好手縫工來,縫兩套水靠,賢弟你還要製件短兵器,長槍大戟水裏全無用處。”王孫建道:“小弟就製哥哥說的鵝毛刺罷?”陳音說好。王孫無極進內去了,王孫建心中的高興自不必說。陳音向雍洛等十一人告知此事,雍絡十一人個個踴躍,準備一切不提。

次日王孫無極見了二太子,陳奏此事,二太子允奏,著將二人帶領進見。

二人隨王孫無極進去叩頭禮畢,二太子吩咐起立,一見二人英姿卓越,氣概雄豪,心中十分歡喜。先問陳音履曆,陳音從從容容對得簡明。二太子道:“壯士原籍楚國,越是好了。而今既入越籍,暫為客將隨征,有功之日從重封賞。”陳音叩頭謝恩。二太子又問王孫建幾歲,王孫建奏道:“十六歲。”

二太子道:“如此英年,勇於報國,甚是可嘉。暫時不加封號,到了營中再行授職。大軍起行時,你二人自行投見元帥,孤這裏自會囑咐元帥看覷。到了營中好生努力,擒得洪龍轉來,孤再與二位把盞賀功。”王孫無極父子也叩頭謝了恩,隨即辭出,回到府中。過了數日,朝命下來,鬥辛為水陸大元帥,蘧季高為陸路先鋒,申黑為水路先鋒,孫承德為參謀,武城庸為陸軍接應,卻勃為水軍接應,屈光督運糧草。戰將百餘員,水陸兵丁四萬。王孫無極帶了陳音、玉孫建二人去鬥辛府中參見。鬥辛已領了二太子的囑咐,又見二人英勇,十分欽敬。命陳音帶小船三十隻為巡綽官,王孫建下願另行授職,願隨陳音一船。鬥辛允了,二人就留營中,王孫無極自回。

此時五月天氣,鶯飛草長,日暖風和。鬥辛統帶水陸人馬望雲中岸進發,真個旌旗整肅,盔甲鮮明。陳音與王孫建帶了雍洛等,把自己的船當了座船,督率三十隻小船,陸續而進,風平浪細,船穩撓輕,不多幾日到了雲夢城。

城中駐防的將官名叫盧伯,平時也誇說些行伍的本事,到了需用時卻就模模糊糊起來。駐防雲中將滿二年,頗有積蓄。那日傳齊哨弁,正言厲色地吩咐道:“諸位可曉得鬥元帥領率水陸大軍來剿水賊麼?”眾人應道:“曉得。”

盧伯道:“諸位須知道,此回是個大差,與往常的差事不同。諸位趕緊傳示下去,叫滿營軍士要把旌旗兒弄得齊齊的,刀槍兒靡得亮亮的,衣甲要鮮明,船隻要潔淨,不可一毫怠慢!還有一樁頂要緊的事:大隊到時,唱名迎接要提起中氣,放開喉嚨,跪下去要一字兒排齊,站起來要一齊立好,趁著星蕭並作,饒鼓齊嗚,何等的威風!方顯得我雲中城駐防的軍隊辦公勤能,操練精熟。大帥見了,隻要得他個含笑點頭,你我的升官發財就不難了!這是行伍中秘密要訣,不可不知!”眾人齊聲應是,各人吩咐各哨準備。盧伯又親自查看,試驗幾次,方放了心。不一日前隊已到,盧怕一番迎接,自不必說。

接著元帥到了,盧伯頂盔貫甲,掛劍負弓,迎著船頭跪接,手擎紅簡,高聲唱名,駐防的五百軍士果然都聽哨弁的指揮,齊齊整整一跪一起,很有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