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案例 誰給曠日持久的“涼茶大戰”敗敗火(1 / 1)

“怕上火、喝王老吉”!

憑借這一精準的營銷定位,王老吉紅罐涼茶銷售額從2002年的區區1.8億元,到2008年即超過120億元,2010年更是突破150億元!該案例堪稱市場營銷、品牌推廣的經典之作。

平地起驚雷。2011年11月,廣藥集團高調宣稱其“王老吉”商標估值為1080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品牌。加多寶立即發布澄清聲明,稱紅罐王老吉由鴻道集團暨加多寶生產和銷售,與廣藥無任何隸屬關係,由此引發了一場萬眾矚目、曠日持久的“王老吉商標”大戰。

雙方訴訟、爭鬥從商標歸屬權開始,迅速蔓延到紅罐包裝、創意廣告等領域,並伴隨著終端賣場的肢體衝突。加多寶連吃敗仗,不僅被迫把一手帶大的王老吉品牌歸還廣藥集團,而且還不得不宣布退出廣告用語之爭。

當然,加多寶還有“傳承正宗”和“銷量冠軍”等牌可打,廣藥集團更是“宜將剩勇追窮寇”。雙方鬥誌昂揚,社會各界已是普遍“審美疲勞”。

實際上,王老吉涼茶發明於清朝道光年間,有“藥茶始祖”之稱。1956年,王老吉知識產權在大陸被以贖買方式收歸國有(後由廣州醫藥集團承接)。

1997~2000年,廣藥集團與香港鴻道集團(加多寶母公司)先後兩次簽訂了“王老吉”商標許可使用合同,允許鴻道集團生產銷售紅罐王老吉至2010年5月。2002年和2003年,廣藥集團與鴻道集團又先後簽署了兩份補充協議,將商標租賃期延長至2020年。

由於鴻道集團繳納的品牌租賃費沒有按慣例與產品銷售額掛鉤,有失公允;更致命的是相關續約活動涉嫌賄賂,因而補充協議最終被仲裁無效。

無論如何各持己見,既然上述(兩期)商標租賃活動屬實(不管租賃的商標本身是否真正“正宗”),租賃到期後是否續約、如何續約的主動權在廣藥一方;不管培育紅罐王老吉多麼“含辛茹苦”,“抱養孩子”的加多寶已是未戰先敗。

創造市場奇跡的鴻道集團暨加多寶,當初為何犯了忽視商標歸屬權問題這種低級錯誤?經典營銷的背後是否有其必然的現實邏輯?從“怕上火、喝王老吉”到“怕上火、喝加多寶”,加多寶的真正危機並非來自品牌大戰中的節節敗退,而是在涼茶單一品類市場占比70%以上,卻依然在不斷發力起跳、持續線性擴張。

“新瓶裝舊酒”式的傳播營銷,更凸顯傳統定位理論的局限性、甚至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