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鄰居們眼裏的酒仙,他喝酒從不倒進杯子裏,喜歡直接“對瓶吹”。喝到剩下半瓶的時候,就多了一樣舉動--每喝一口,都會閉上一隻眼睛,用另一隻眼睛看看瓶子裏還剩下多少酒。如果剩得還夠多,就大口灌,如果剩得少,就會馬上變成小口抿。好像剩下的,是他後半生的時光一樣。是啊,四十多歲的人了,剩下的時光,他怎麼舍得,一飲而盡!
對於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來說,再貧苦的日子,也自是舍不得扔掉的吧。
他之所以不是我眼中的酒鬼的原因,是他從來不喝劣質的白酒,他是個懂得品味酒的人。沒錢大不了就不喝,但隻要攢夠了買一瓶好酒的錢,他是斷不會愛惜那錢的,因為他更愛美酒。
就為這,他的老婆帶著孩子離開了他,他一個人,守著空蕩蕩的房子,常常會靜坐發呆。倒也樂得其所,因為喝酒再不受任何限製。
他喝酒的那副貪婪之相,自然就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而我倒是頗為心儀他那副神態,那一刻,算是“人酒合一”了。所有煩惱都拋卻腦後,獨獨留下微醉的弦。
在我看來,他雖然酒量驚人,但絕不是酗酒,他深得其中妙味。盡管他心中藏著那麼多的苦:下崗、妻離、子散……下崗容易上崗難,一次次求職碰壁,讓他吞咽無盡苦澀。對妻子的想,對孩子的念,也一次次讓他的心裏刮著風,飄著雪。
誰也不會想到,這能喝酒的本事竟然成了他謀生的手段。多次求職碰壁之後,終於有一次,他應聘到一家公司做保安,無意間說到自己的“海量”,那家公司欣欣然錄用了他,讓他去做陪酒員。那個時候,企業招待上級領導或者客戶,都是講究胡吃海喝的,酒喝盡興了好辦事,所以每次都要把人喝倒不可。
他陪了三次酒,三次都把對方的人灌趴下了。他喝酒鋒芒畢露,酣暢淋漓,有喝盡長江黃河之勢,無堅不摧,視對方以無物。最後桌上屹立不倒的永遠是他自己,大有一種“獨孤求敗”的傲然之氣。
可也僅僅是這三次,他就辭職不幹了,他說喝的都是名酒,但喝著一點意思都沒有,沒有人情味,像喝水,越喝越冷。
很多人都說他傻,那麼好的工作幹啥辭了不幹,每天好菜好酒地吃著喝著,天底下上哪裏找那好事去。他隻是笑笑,並不過多解釋。
再找的一份工作還是和酒有關,白酒勾兌師。他是經過長時間的磨煉和對白酒的特殊興趣,才獲得了這個技巧。一個酒廠高薪聘用了他,而他也沒辜負期望,他勾兌出的白酒,味道極佳。那個酒廠產出的酒,也漸漸在我們這裏,成了“家喻戶曉”的品牌。
他也終於有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妻兒離家多年後重新回到他身邊,這也算是對他這麼多年來沒有自暴自棄的回報吧。
他總是津津樂道於為我們介紹勾兌的藝術:
好酒與好酒勾兌不見得就是更好的酒,如果比例不當,各種酒的性質、氣味不合,也可能使勾兌後的酒質量下降。而好酒與差酒相勾兌,勾兌後的酒也可以變好酒。後味苦的酒,可以增加酒的陳釀味。後味澀的酒,有焦糊味的酒,有雞尾味的酒,以及有黴味、倒燒味、丟糟味的酒,隻要加以勾兌,反倒可以增加酒的香氣。
用他的話說就是:“好喝的酒都是甜、酸、澀、苦各種味道不停地勾兌出來的。”
想一想,這日子不也是嗎,不經曆點兒痛的磨礪苦的折磨,光是快樂和享受,自然也就沒辦法勾兌出你想要的好光陰來。
這世上,有多少人,能勇敢地麵對自己光陰裏的苦,把光陰勾兌成酒,肆無忌憚而又歡天喜地地喝掉?
點石成金
這是我一個親戚給我講的發生在他們本地的一個故事,一個“酒鬼”竟然物盡其用,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有時候我在想,存在即是合理的,不論是什麼樣的人,都有他的用武之地吧。而我發現這個故事可以寫出來,那麼中心點就必須要換一個更為人所能接受和稱道的“把光陰勾兌成酒”。這個充滿詩意和哲理的中心點出來以後,全文自然就水到渠成,一氣嗬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