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竊寶奇案(1 / 3)

1

蔣邵陽說話的聲音很低沉,顯然是對自己剛才所闡述的觀點有所保留,但坐在他身旁的諸葛楚才並不這麼認為,他一直覺得整件事中,還有哪個環節沒有想通才導致現在的工作陷入僵局,現在經過蔣邵陽的提醒,原本堵塞的思緒忽然暢通了。

“小蔣,你就不要顧及太多了,我對你的這個構思十分讚同。”諸葛楚才越來越看重這個能將卐字和龍爪聯係在一起的年輕人了,他饒有興趣地問道,“真是後生可畏。俗話說人分三六九等,木有花梨紫檀,說話不能空穴來風,你還能說些證據嗎?”

“行,沒問題。”蔣邵陽點了點頭,麵露笑意,他從外套口袋裏拿出一本黑色軟麵抄,翻了幾頁,然後將翻的那一頁往桌麵上一擱,說道,“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一本家藏佛經裏看到了這個,佛宗中的卐字沒有任何意義可言,僅僅是一個神秘符號而已。”

蔣邵陽的話,讓在場的所有人為之一震,當大家的眼神全落在軟麵抄上時,這些專家的腦海中幾乎同時萌發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隻見軟麵抄上粘著一張照片,看上去應該有些年頭了。

這是一張黑白底色的照片,上麵的圖案竟是一個卐字,但仔細一瞧又會發現,這個卐字與以前見到的有所不同,三長一短,更像是一條龍的利爪。

“對,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卐字……”諸葛楚才見到照片眼前一亮,心裏有種說不出的舒坦感,急忙說道,“小蔣,來,快給我們說說你的新發現吧,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你是怎麼得到這張黑白照片的了?”

蔣邵陽抬頭看了一下四周,隻見九個人十八隻眼睛齊刷刷地盯著自己,好像在欣賞一件存在爭議的藝術品,議論完畢,就等著藝術品自己開口道出事實。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封建時期的龍文化有著另一種深層含義,不但是萬千民眾敬仰的根本之源,也是統治者用來統治大夥的精神枷鎖。龍形象對於雕刻者和承受者都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不但平民不能擅自使用和自喻,就連一國之君也不能隨便亂用。”蔣邵陽低頭看看照片,繼續說道,“另有一解,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其類別可按照三爪、四爪、五爪來區分,而且,在地方上,爪數不同、地位不同、種類也不同。在中國的封建傳統中,五爪龍為神龍,是龍王級別,神靈的象征,而帝王陵園、皇家雕塑和廟宇壁畫上刻著的大多是四爪龍,普天之下,也隻有皇帝一個人可以黃金五爪龍袍加身。”

幾個專家聽得很是認真,唯獨諸葛楚才一臉愁雲,其實他挑不出蔣邵陽的毛病,但他也沒聽出個之乎者也來,想了想,說道:“小蔣啊,聽你說了那麼多,似乎有些偏離主題。”

蔣邵陽本來就對自己的觀點不太自信,被諸葛楚才這麼一說,臉色頓時紅到了耳根,急忙解釋道:“有時要想證明一些事情,還是需要追本溯源,我們考古不就是這樣的嗎?”

諸葛楚才突然明白了,連忙說道:“哦,明白了。我太沉不住氣了,快點兒,繼續下去,精彩的一定還在後麵。”

“對,就是這樣!”蔣邵陽的自信心一下升上來了。他能察覺到諸葛楚才發自內心的迫切感,心裏不由得有了一點兒小小的滿足感,說道,“公元前5世紀中期,佛教起源於古天竺,由釋迦族的王子悉達多創立,也就是後世歌頌的西天佛祖釋迦牟尼。現在,佛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已發展成三大教派。而佛教有著一套與其他教派截然不同的理論觀點,首先一點就是告誡世人,佛本就是一個人不是一尊神,佛可以扶傷,但不能救死,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有自己信仰的創世紀神和能夠未卜先知的真主;佛主張眾生平等,弘揚民主和自由,沒有區域限製和種族歧視,而創世神和真主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異己性,宣揚生而知之的出世觀。但我覺得佛教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三大派之一,根本原因在於:佛宣傳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東西,德就是這種東西……”

這個具有挑戰性的話題還沒有說完,蔣邵陽又一次抬頭掃射了一下四周的,隻見九個人側著耳朵紋絲不動,眼睛眨都不帶眨地盯著自己,顯然,這一雙雙充滿渴望的眼神算是被套牢了。

2

“如果有心,我們會發現,‘德’這個詞博古通今,貫穿東西,尤為帝王家和施道者擅用。華夏族從三皇五帝時,就在和天災、人禍抗衡,等到和大自然達到一種平衡狀態時,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爭奪演變成了戰火紛亂,而戰火勢必會引發新一輪的生存危機,不管是哪一場戰爭,也不管誰成王誰敗寇,焦灼之後就是一片廢墟,最後倒黴的都是百姓,而德就像是維係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一個紐帶,一種精神上的寄托。再回顧一下我們中國的曆史:公元5世紀左右正值華夏史上的一個亂世之秋,縱觀春秋戰國,七雄爭霸,此起彼落,盛衰榮辱。這恰似一個突破口,關鍵問題就在這裏,我們知道這個時期的中國隻能用一個亂字形容,所以,必須得有個西方人所謂的救世主出現,但誰也不知道,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一個中心思想竟然會成為萬世千秋的恒通之理,會成為後世帝王們“安邦治國”的基策,我個人認為孔丘的出現不能算是一個奇跡,而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儒家學派以德服人的理念與佛教宣揚的真平等者在某種意義上不謀而合,而且,有沒有發現,兩者不但弘揚的中心內容相似,且在成派立說的時間上也是如此的靠近,要知道這肯定不能算是一次偶然事件,一個受到廣泛性推廣的精神理念所需的時間,絕對不會是幾十年上百年就能做到的,這說明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