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馬遷後來寫的《史記·五帝本紀》中,舜的事跡占了五分之三的篇幅,這正是由於司馬遷在二十歲的壯遊中,收集到的有關舜的資料遠遠超過其他四位帝王。他描述舜不單根據《尚書》,而且根據其他先秦古籍和民間傳說,他寫的關於舜的經曆和他的家庭故事就帶有明顯的民間傳說色彩。
司馬遷在《五帝本紀》中說,舜是冀州(相當於今山西北部和河北省)人,他曾在曆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耕過地,那裏的人都受到他的德行的感染,互讓田地邊界;舜還在雷澤(今山西省永濟縣南)捕過魚,那裏的人都受到他的教育,都互相讓出居住的地方;舜還在黃河邊做過陶器,生產的陶器質量上乘,遠近的人都來購買。舜的人格操守聞名遐邇,產生了一種凝聚力,附近的百姓都遷來和他同住。一年時間,舜住的地方便成了村莊,兩年便成了集鎮,三年便成了都市,舜事實上成了該市的市長。帝堯聞聽他的美名,特地獎勵他,賜給他細葛布做的衣服和琴,給他修築了高大的倉庫,賜予他大批牛羊。
但舜有一個與他為難的家庭,他的父親原本是樂師,後來眼瞎了,舜的母親死後,父親又娶了繼室(名叫壬女),生了個兒子名叫象,象驕縱凶狠。父親偏愛後妻的兒子,待舜十分苛刻,常借故懲罰他,但舜甘心受懲罰,始終能以誠懇謹慎的態度對待父親、後母和弟弟,侍奉父親,毫不懈怠。
後來舜的成功引起父親、後母和弟弟的嫉妒,他們甚至想殺掉舜,奪取他的財產。有一次,父親叫舜上屋用泥抹穀倉,自己卻在屋下縱火燒倉,舜就拿著兩頂鬥笠護住自己向下跳。脫了險,沒被燒死。後來,父親又讓舜鑿井,舜在井壁上另外鑿了一個可以藏身和外出的空洞,舜鑿到深處,父親和弟弟一同傾土填井,舜從藏身的空洞中走出,又脫了險。父親和弟弟以為舜死了,很高興。他們瓜分舜的財產,弟弟占有了他的細葛布做的衣服和貴重的琴,父母占有了他的大批牛羊和大倉庫。那天,弟弟象在舜的房屋裏得意地彈琴,不料舜回來了,大驚失色,但裝作不高興的樣子說:“我想念你,正想念得很苦悶哩!”舜不介意地說:“是的,你這還差不多哩!”舜以後侍奉父親越發恭謹,對弟弟越發友愛。
司馬遷在《五帝本紀》中沒有敘述堯的家室成員的情況,但據其他古籍,我們知道堯的妻子是散宜氏的女兒,名叫女皇,生了九男二女,長子丹朱是個不肖子,“好聚男子,朋淫於家。”其他八個兒子雖然沒有什麼嚴重的過錯,但也沒有多大作為,都不足以接掌天下。
堯聞聽到舜的非凡德行,十分感動,決定將帝位傳給他,並且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
舜接掌帝位後,主要的貢獻是任命大禹治水,對這方麵的事跡《尚書》中的《舜典》《大禹謨》略而不提,司馬遷的《史記》中說得較詳細:
當帝堯在位時,洪水漫天,無邊無際,圍繞著大山,淹沒了丘陵,人民非常憂愁。堯尋找能治水的人,群臣和四嶽都說“鯀可以”。堯說:“鯀這個人違背教化命令,敗壞同族,不可用。”四嶽說:“比較起來,沒有比鯀更賢能的人,希望您試用他一下。”於是堯聽從四嶽的意見,任用鯀治水。九年過去了,洪水卻仍舊泛濫不止,沒有成功。這時堯隻好再尋訪一個能接替自己的人,這才又找到了舜。舜被任用,替堯代行治理天下的事。他視察各地。發現鯀治水沒有成績,便把他放逐到羽山,直到死在那裏。天下的人都認為舜懲罰得對。這時舜推薦鯀的兒子禹,叫他繼續去完成鯀治水的事業。
鯀治水為什麼失敗?後人總結說他單純用堵塞的方法,不知用疏通的方法。關於鯀治水還有一些民間傳說:鯀修築一座座城池,加高堤防,叫百姓都住在城池裏麵,結果洪水來了,堤防崩潰,百姓全部淹死。鯀聽說荊州有一種神奇的物質,名叫息壤。息壤是一塊大石頭,直徑六尺八寸,上麵繪有城市山川人物,奇巧美觀,它原來是天下所有水的母親。鯀派出人員,四處尋找,終於將息壤挖掘出來。他十分高興,心想今日將水的母親掌握在手中,水患一定可以平息了。誰知自從挖掘出息壤後,天下的水都洶湧而來,要拯救其母親,霪雨不止,洪水愈來愈大了。浩浩蕩蕩,高出於眾山之上,將小丘陵都淹沒了。鯀東奔西突,勞而無功。由於鯀勞民傷財,治水失敗,舜作為堯的攝政王,給鯀定了凶頑虐民的罪名,命令祝融將鯀的家族發配到羽山,將鯀本人處死。鯀死前將息壤拋入羽淵中,死後屍首三年不腐爛。祝融用一把鋒利的吳刀,剖開他的屍體,不料從屍體的腹中跳出一隻黃熊,轉眼間,黃熊化成了黃龍,它是鯀的魂魄的化身,黃龍潛入羽淵中,找到了那塊息壤,糾集原來的同黨巫支祁、天吳、相柳氏等,用息壤鼓動天下的水繼續泛濫,以報複判他死刑的堯舜。由於洪水滔天,堯心急如焚,舜思來想去,覺得解鈴還得係鈴人,既然鯀的精靈作祟,盜取息壤,鼓動洪水泛濫,惟一的補救辦法是由鯀的後裔出麵,擔任治水大員,祭告鯀的精靈,使其感到滿意,心悅誠服,主動交出息壤,水患才能平息。又見鯀的兒子禹克勤克儉,品行端正,就任命禹為司空,負責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