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學術界對鄉村旅遊的研究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20世紀60-70年代,鄉村旅遊研究主要關注鄉村經濟發展和對就業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鄉村旅遊研究內容擴展到了鄉村旅遊對當地經濟社會的影響、旅遊規劃、旅遊地居民對待旅遊的態度,以及旅遊與農業的聯係等方麵。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對鄉村旅遊綜合發展規劃和鄉村旅遊發展政策的研究更加成熟。
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國外研究普遍認可的鄉村旅遊的定義側重於對鄉村特性的思考;認為鄉村旅遊從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和鄉村空間組織等多方麵影響著鄉村發展;在發達國家的各級政府中,旅遊業被視為鄉村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的源泉,鄉村旅遊業是鄉村發展的戰略產業;鄉村旅遊與休閑娛樂正成為改變和重塑鄉村景觀和鄉村社區的主要因素。目前,國外對鄉村旅遊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社會學、人文地理學及旅遊人類學等多個學科領域。
1.4.1鄉村旅遊概念界定
國外對鄉村旅遊的定義至今還沒有統一的界定。僅鄉村旅遊就有多種名稱,如農業旅遊、農場旅遊、“綠色”旅遊、“生態”旅遊等。在對鄉村旅遊內涵的理解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如有學者認為,鄉村旅遊不僅限於“農場旅遊”和“農業旅遊”,它還包括鄉村風景、文化遺產等諸多方麵,是鄉村背景、鄉村生活畫麵等轉化的結果;歐洲聯盟(EU)和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鄉村旅遊定義為發生在鄉村的旅遊活動,其中“鄉村性是鄉村旅遊整體推銷的核心和獨特賣點”,把“鄉村環境”作為關鍵產品來描述。
Bill·Bramwel(1994)認為,鄉村旅遊必須是在鄉村地區基於鄉村特征(開放空間、鄉村遺產等)開展的,小規模的環境、經濟、曆史和本地性的綜合模式。Gilbert·D(1989)認為,鄉村旅遊是農戶為旅遊者提供食宿等條件,使旅遊者可以在農場、牧場等典型的鄉村環境中從事各種休閑活動的一種旅遊形式。Edward·Inskeep(1991)認為作為一種人為構造的鄉村旅遊形式,鄉村旅遊指旅遊者住在鄉村裏或鄉村附近(一般是偏遠鄉村),了解鄉村和當地文化、生活方式和習俗,而且往往會參加一些村裏的活動。Bernard·Lane(1994)認為,鄉村旅遊位於鄉村地區;旅遊活動是鄉村的,即旅遊活動建立在小規模經營企業、開闊空間、與自然緊密相連、具有文化傳統和傳統活動的鄉村世界的特點;規模是鄉村的,即無論是建築群還是居民點都是小規模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具有傳統特征,變化較為緩慢,旅遊活動常與當地居民家庭相聯係,鄉村旅遊在很大程度上受當地控製。Per·Ake·Nilsson(2002)認為農莊旅遊是典型的鄉村旅遊。Dernoi·L·A(1991)認為鄉村旅遊是發生在有與土地密切相關的經濟活動(基本上是農業活動)的、存在永久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遊活動,永久性居民的存在是鄉村旅遊的必要條件。
Perales分析了傳統的鄉村旅遊和現代鄉村旅遊的差別(金茨萍等,2007):傳統鄉村旅遊是來自農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現,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改善當地社會經濟環境的意義不大。現代鄉村旅遊的主要特征表現為旅遊的時間不僅僅局限於假期,吸引旅遊者的是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建築、文化等資源,給當地增加了財政收入,創造了就業機會,給傳統經濟注入新的活力。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手段(金茨萍等,2007)。
1.4.2鄉村旅遊資源研究
不是所有的鄉村景觀都能成為旅遊資源,也不是所有的鄉村都可以開展鄉村旅遊活動。鄉村旅遊資源應當具有自身的特征,表現在適合遊客的需求和假日活動的特點上,即農村自然環境下的各種活動(Pérez等,2002),如種植、養殖、收獲、民間工藝、農村節事。Busby·G和Rendle·S(2000)認為,鄉村旅遊是鄉村生活體驗的商品化和模式化;鄉村旅遊商品化活動內容包括:農場活動(割草、農戶烹飪、動物飼養)、農場外活動(釣魚、觀鳥、觀海豚、山間或森林裏散步、打高爾夫球)、特殊活動(保健農場、曆史遺跡、方言、藝術或工藝)、娛樂(傳統酒館裏的音樂或舞蹈)等。鄉村地區的各種遺產、自然和文化就是農村旅遊資源,包括當地語言、傳說、音樂、舞蹈、戲劇、民俗和曆史等文化遺產也是鄉村旅遊資源(Pearce·P·L,1990;Rogers,2002)。Bostedt(1995)等在研究瑞典北部和南部旅遊地的基礎上認為,森林即野生植物是這些地區的遊憩價值的來源。Riley(1998)等人研究發現,一部在觀眾中有良好影響的電影的拍攝地會成為重要的旅遊吸引物。Campbel(1999)在對哥斯達黎加以觀察海龜產蛋為特征的生態旅遊進行研究中,肯定了野生動物在鄉村旅遊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國外學者認為,對鄉村旅遊資源準確的評價與開發,有利於鄉村旅遊資源價值的實現,並增強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能力,促進鄉村社區的發展,改善鄉村的生活條件。對鄉村旅遊資源可以根據遊客旅遊需求、自然條件等方麵進行評價,也可從旅遊扶貧與資產價值等方麵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