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教廷計劃(1 / 2)

而這個時候各國都坐不住了,他們發現這些年來華夏竟然如同平靜的湖水,絲毫沒有波瀾,一切都太平靜了,一個國家如果一兩年,三五年不參與國際紛爭並沒什麼太大的問題,可是三十年的時間沒有任何的動靜這就有些不正常了。

最先坐不住的便是島國,他們開始主動挑釁,爭奪出於華夏東南方向的一座島嶼,華夏方麵沒有理會,因為這座島嶼處在大陣之內。

島國見華夏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以為華夏默認了,於是他們便派船想要登島,可是詭異的事情發生了,一旦他們的船靠近十二海裏以內,便會突然遭遇攻擊,整條船連同裏麵的人直接化作飛灰。

這樣的事情在發生了兩次之後,島國便不敢再打這方麵的主意了,其他的一些國家也紛紛派人前來想要打探具體情況,但是同樣如此,他們所派出的人也都紛紛失蹤,如同人間蒸發。

沒人知道華夏到底怎麼了,就連那些在華夏國內的外國人也都不明白這是為什麼,但是真正敢惹華夏的卻沒有人,他們都見識過當年華夏那個防禦係統,所以他們有所猜測,派過去的人是不是也被這個防禦係統給幹掉了,雖然這個猜測有些不太讓人能夠接受,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他們紛紛保持了沉默,漸漸的他們便不再去想華夏的具體情況,國際上的一切還是照常進行,華夏依舊按照原來的節奏和各國交往。

又是十年時間,第一屆的弟子都已經踏入凝練期,周聰已經是凝練中期,之所以他能這麼快達到凝練中期,和的性格有關係,他身為老師自然不願意被學生超越,但他不沒有一味的去追求,而是一直牢記任博的話,修道不能急功近利,必須循序漸進。

至於第二屆的內院學生他們大部分都已經在掌控後期,有不少也已經突破達到了凝練期

華夏學院也開始了第三屆招生,這一次招收的人數更多,足足四萬人,為此任博再次擴張了學院的麵積,將方圓千裏之內的範圍全部納入華夏學院的範圍,並用陣法籠罩。其內的百姓在得到豐厚的安家費之後非常高興的自動搬走了。

如此多的學生自然不可能由幾個人來教,於是任博將那些凝練期的學生召集起來,讓他們成為了導師,負責教導學生,同時讓他們不要放下自己的修煉。

有好的修煉條件,並不代表所有人可以為所欲為,華夏學院的校規非常的嚴格,每個進入學院的學生都必須背熟這些校規,並將其永遠記在心中,其中第一條就是不得以修道之法欺壓百姓,不得以修道之法在凡人之中牟利,違者廢除修為,抹去記憶。

其實任博弄出華夏學院也有他自己的打算,他覺得父親的對手肯定不簡單,有可能不是一個人,因此他想給自己弄一個修道者大軍,到時候帶領這些軍隊一並前去相助父親。

而且他猜測對方很有可能不是這一界的存在,而是另一界的強者,麵對另一界任博可不敢妄自尊大。

華夏學院不斷的在發展,每次招生的間隔是三十年,在第四次招生時,任博從第三屆的學生中挑出了一批修為掌控後期的學生讓他們帶著一些修道的資源離開學院,去往全國各地自行選擇地方建立山門,然後自行招收弟子。

這些學生知道任博這嗎做的原因,他們沒有任何怨言,紛紛離開了學院,分散到全國各地,一個個小門派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迅速出現,並大量的招收弟子。

修道界真正的雛形出現,一切依舊有條不紊的發展,而這個時候全世界已經知道了華夏國內的情況,知道了修道者的存在,華夏也宣布了華夏學院的院長便是一個強大的修道者。

這個時候的華夏主席早已經換了好幾屆,對於修道者的了解也越來越多,這便引起了一些宗教的抵觸,尤其是西方的基督教,他們信奉耶穌,也就是所謂的上帝,在他們眼中所有的其他宗教和不信上帝的都是異教徒,這樣的人他們覺得都必須被淨化,自從修道門派出現之後,原本華夏信奉上帝的那些人發現這些門派的門主宗主竟然是三十年前被華夏學院選中的學生時都非常吃驚,但是更吃驚的則是這些人經過了三十年竟然絲毫沒有變老的跡象,頓時他們便開始了信仰的轉變。

而這些門派也適當的宣揚修道的性質,告知他們永生並非不存在,但絕非是去信奉什麼就能得到,而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得到,而這個途徑便是修道,不斷的提升修為就能不斷的增加壽元。

如此一來,基督教很快便失去了所有華夏的教徒,他們改變了想法,這讓西方的教廷非常的震怒,他們甚至派人前來交涉,但最終去是得不到一點支持,尤其是華夏政府,直接就是一句話,這是華夏的地盤,由不得西方教廷撒野,有本事你也搞出這樣的東西來,不然就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