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剪不斷理還亂(1 / 2)

“確實,人啊,過一年就長一歲,明智之人總能越來越明理,懂得傾聽,安撫。當然若瑤你也是這樣。”程迪智回味說。

蘇若瑤彎著腰問坐著的程延仲:“更重要的一點,筆硯寫得一手好字,讓一官你不禁勾起了對三夫人的思念。”

“是啊,筆硯一手好字,比不過墨玉的書法,筆硯也是自恃清高之人,可也不比墨玉的自尊誌強。不過筆硯這樣活著,沒有墨玉那樣累,也不錯。”程迪智懷逝者,惜今人。

蘇若瑤可惜地說:“遺憾的是,筆硯的相貌與三夫人是不可比擬的。”

程延仲伸出食指,揮著指頭,表示否定,笑她:“若瑤,以為你在程府念書多了,會長進很多。怎你的識人還停留在淺顯的外貌?也對,長相相似,確能激起一個人對故者的思念甚至戀情,但那所有的情意都是因故者而生。

如果這個長相相似的人,愛好,脾性,才情,與故者完全不一的話,隻會讓思念的人覺得,那是故者的行屍走肉,反而更心痛。我對墨玉的敬仰勝於愛,卻讓墨玉在我身邊痛苦一生。這些,都告訴了這個筆硯,筆硯說的話倒也讓我覺得對墨玉稍稍安慰了一些。”

蘇若瑤心中念著:一官,你若是知道,清高的三夫人柴墨玉,被你那其他幾位夫人逼得走上爭奪權勢之路,而後心態脆弱,自了其命,你會怎麼想呢?可憐一官你風雲半生,卻隻有蔡墨玉這個美好的回憶,我不願毀了她。

蘇若瑤不提三夫人了,免得傷心,說起另一個舞姬:“扶策,乃扶住,支撐的意思吧?這個扶策,比三小姐稍大,卻撐起一個家,沒有愧對她這個名字。小名‘有有’。她彈得一手好琴,又飽讀詩書,一問三答,言語品性之間,怎麼,扶策的這一切,讓我想到了如嫣。一官,難道你,不,你不是這種人,不是,我不信。”蘇若瑤突然激動了。

“若瑤,你別胡思亂想,”程迪智知道她的意思,解釋道:“我這是在慶幸自己慧眼識人,為我程家尋得一好媳婦,為延仲覓得一賢妻。”

蘇若瑤激動的情緒,這才穩定下來,也坐在一旁:“一官,你差點嚇到我了。不過,這好媳婦,賢妻,如何說來呢?”蘇若瑤給他搖著搖椅。

程迪智笑了,忘了今日是要氣她的,將心中的話全告訴她:“前幾日在曉夢亭,你我不都看見,山居亭裏,延仲如嫣夫妻兩不顧世俗,甜蜜恩愛的樣子,讓我都羨慕。

雖延仲平日裏有些桀驁不馴,狂放不羈,但也是明理懂事的孩子,若不是深愛著如嫣,也不會讓全家人都知道他們的這般甜蜜。延仲是與你深情厚意的,曾冷落了如嫣,可如嫣能讓延仲這般帶她好得沒話說,可見如嫣她對延仲是全心全意,才讓延仲感動至此。”

蘇若瑤也讚賞程延仲的慧眼識人:“一官你真的是,明眼識珠,如嫣她確實一直對延仲愛戀著。她剛進門時,也曾因為我的存在而迷惘,嫉妒過,可後來她想通了,與我相處如親姐妹。

一官你都看到了。這些日子,如嫣無意中對下人說出她的處世理念‘對延仲的感情,和其他事物,不奢望,不強求,不爭搶,隻要延仲心中有她,足矣,就心寬天地寬了’。

我和延仲審問丫環後,才知道。這話,把延仲感動得多情善感了,連連說,聖賢都說不出這樣高尚得話。這不,對如嫣是又嗬護,有親昵,都不可收拾了,開心得想讓所有人知道。”

“如嫣說得好,‘不奢望,不強求,不爭搶’,絕頂聰慧啊,大智若愚。我的妻妾中有哪個比得過她,自想自解,自想自樂,而且心胸寬廣,氣度可比宰相,是主母之相,這才配得上延仲。”程延仲對曹如嫣的言行思想讚不絕口。

蘇若瑤則對程延仲讚不絕口:“一官真不同於常人,難怪是這福建之王。若他人,會說如嫣為妻不雅,引誘夫君,有傷風化。可那些人,哪個不是在偷看延仲如嫣的濃情蜜意。”

程迪智搖搖頭:“凡事要看本質,若瑤你和延仲如嫣走得最近,卻從未停你們說過她半句不妥,反倒都是維護,讚賞之詞。尤其是你,常人看來,你定會與如嫣爭奪延仲,可我聽到你對如嫣的評價全是她如何純,善,美,仁,母愛。”

“是啊,要說我唯一不喜歡如嫣的一點就是:她毫不費力地奪走了程乾全部的心。可我去何處抱怨呢,是程乾這小子自願纏著她的。”蘇若瑤說道程乾就有些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