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米囊花止咳(2 / 2)

祖母慈祥的摸了摸燕喃抓成雙丫髻的頭發,笑道:“傻孩子,費那個冤枉錢做什麼,米囊花是後花園種的,庫房裏還存著不少呢。”

孫媽媽一臉不悅的責備的看了看執意相勸的燕喃,開始給老太太鋪錦被,變相下了逐客令,燕喃如同失語一樣的矗在這裏,隨後行了禮,道了安,便出了祥林居。

罌黍花,原來在這裏也叫米囊花,自己受傷期間,駱馬氏說要送給馬竣他娘的,也是這個東西,不幸之中的萬幸是,明朝的時候還沒有提純技術,要不然就真的無可救藥了。

回到屋裏,燕喃遲遲睡不著覺,老太太慈祥的如同媽媽的神情始終在眼前晃來晃去,一忽回到現代,一忽回到現在,兩張臉孔時而交錯在一起,最後竟然混成了一張臉孔。

一滴滴淚水不自覺的順著臉龐流下來,打濕了寢被,淋碎了心頭。

想起那個慈祥的如同媽媽眉眼的老人,不知道是出於同情,還是出於孺慕之情,亦或是與生的正義感,燕喃暗自下定了決心,她要守護這個老人。

而目前,不管是守護老人,首當其衝和當務之急的是換掉老太太的藥,隻要買回來另一種比米囊花效果更好的止咳藥,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到這一點,自己首先要麵對的困難是——沒銀鈔,獲得銀鈔成為當務之急。

明朝時期銀礦、銅礦產量稀少,為了減少損耗,朱元璋命中書省製作了一種替代二者的大明寶鈔,簡稱紗鈔,嚴禁用銅錢或銀兩交易。

皇帝的想法是好的,但沒有相應的準備金製度和調控政策,貨幣在皇帝的頭腦中隻是一個數字而矣,想發行多少全憑皇帝一句話,結果通貨膨脹越來越厲害。

一年前一石米三十貫,年初一石米五十貫,再在已經達到一石米七十貫。

人們每天眼睜睜的看著手裏的紗鈔一銅板、一銅板的被稀釋、再稀釋。

逐漸在民間形成了不成文的規則,就是用銀子私下交易比比皆是。

朝廷俸祿發放的紗鈔則成了明朝“公務員”的一道雞肋,現在又多了一道雞肋---替代餉銀的花椒和大料。

現在,如何消耗掉手裏的花椒、大料才是當務之急。

第二天,燕喃緊拉著影兒到了庫房,見有幾個小廝正忙進忙出,燕喃與影兒上前去,影兒對著一個正搬運的小廝道:“幹什麼呢?”

柱子忙向燕喃一行禮道:“小姐,前兩天下雨了,小的奉夫人命將庫房裏的東西拿出來通通風,以免受潮壞掉了。”

影兒揮退柱子,扒開一堆口袋中的一個,打開給燕喃看,嘴裏嘟嘟喃喃:“發這些個無用的東西,不當米、不當麵的。”

燕喃用手抓了一把,看了看成色,應該算是上等,將一顆放在嘴裏咀嚼,馬上吐了出來,竟然是麻椒;又打開其他袋子,還有花椒。整體成色不錯。粗略的看了下,二十多隻大草繩麻袋,怕是千斤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