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沂蒙
風雨北郊路
說“虛無”
冬月訪談
珍品薦:《手》
守望的意義
感謝
朋友與書與出版社
1995年
心上的痕跡
詩人
春天裏的閱讀
我喜歡的小說
偉大而自由的民間文學
“多元”與學習魯迅
荒漠之愛
土地,慨歎之餘
文學馬拉鬆
勞動與安寧
童年之夢
絲綹三章
一份實踐草圖
不合時宜的書
激揚出新的活力
一些懷念和感慨
更多的憶想
我的偏愛
心中的交響
不能喪失的
戰勝遺忘
萊山之夜(上)
萊山之夜(下)
1996年
詩性的源流
感動與欣悅
尤鳳偉的故事
批評的個人情境
“作家”及其他
唯有寫作
深愛之章
凝望
詩之源
學習馬一浮
1997年
讀書致遠
書的魅力
真摯的詩聲
穿越俗見
智者之思
有書的長旅
走出夢囈
自畫像
窗前
兼談
薄薄一冊
昨日裏程
反思與懷舊
閱讀的煩惱
1998年
關於重複
“幽默”之類
散文非作文
傾吐和記錄
心靈之果
流動的短章
感激之餘
術與悟
回眸三頁
徐福在日本
一條有樹的路
八位作家呆過的地方
懷念
馬頌
閃爍的星光
走得遙遠和闊大
家園之書
運河談片
當代文學的精神走向
1999年
欣悅,遺憾和希望
新春十問
龍口訪談
關於四個短篇
楚辭筆記
小城春月
台港小記
有個依島
關於唯美
存在與品質
冷寂之餘
做人如做樹
小說:區別與判斷
中學生與文學
生存方式
犄角,人事與地理
2000年
有一個夢想
悲歡與喜慶之間
想象的貧乏與個性的泯滅
自由:選擇的權利,優雅的姿態
文學泰山下
焦慮的馬拉鬆
自尊與確定
世紀夢想
評點七篇
猜悟使命
我跋涉的莽野
回顧與暢想
生活不在別處
做什麼,不做什麼
把自己準備好
秋天漫談
柏慧-蘑菇
對應什麼,保存什麼
“大地”及其他
外省及其他
到處都是外省
還有玫瑰花
還是“不要慌”
“情豪”及其他
遠逝的風景
2001年
傳統和現代
心靈的飛翔
臨場的真實
精神的去處
從“辭語的冰”到“二元的皮”
校園憶
紙與筆的溫情
責任,理性和浪漫
交流的期待和欲望
作家的出場方式
在時髦的邊緣
白駒過隙
2002年
文學的兄長
村路今生漫長
矜持與足信
中年的閱讀
愛與同情
三次同行小記
人的用具
北國的安逸
築萬鬆浦記
解開纜繩
藝術與友誼的悲悼
讀本,新作及其他
遠河-蘑菇
對世界的感情
方式和內心需要
你在哪裏
文學的現代性
世界與你的角落
遙遠的我
文學三極
文學的自我提醒
冬夜筆記
2003年
從創作到批評
“煮蛋”及其他
精神的背景
從國際藝術村談起
書院的思與在
課堂:文學的盛宴
地方文化與地方老人
勤奮與敬畏
濟南的泉、鍾樓和山
我與檔案館
萬鬆浦書院開壇
美麗的萬鬆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