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古代埃及隻有5%的人能夠讀和寫,像其他古文明一樣,法老的政權需要很多的人收稅、記錄商業和貿易的細節以及記錄曆史。所有這些都需要一個龐大的書吏隊伍,培養專業的書寫人才成為必要。這些專業的書吏為埃及文化的深入發展客觀上作出了貢獻,他們創造出了埃及最初的文學。
埃及最初的文學誕生於古王國時期。當時人們創作文學作品的目的,用當時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進行教導”,所以最初的文學形式也叫做“教諭文學”。那些貴族親王們為了教育自己的兒子,使其能在以後繼承自己的高級職位,就用這種形式來教育他們。在最早的作品之一—“卡戈尼的教誨”中,有這樣的句子:
“受尊敬的人繁榮昌盛,最謙遜的人值得讚揚,就像帳篷向寂靜敞開。”
教誨那些貴族親王的子弟們要謙遜、平靜以及自製是教諭文學的重要主題,而且這個主題貫穿於整個教諭文學之中。另外還有比較著名的是維其爾(宰相)普塔特普給他的兒子的教誨:
“如果你在客人當中,席間有一個人比你尊貴,拿起他賜予的東西並放置在你的麵前。能被信任的人總是不把自己所想說出,他想讓自己成為領導者。神聖的心是神給予的,那些心中裝不下事的人應當屬於敵人。”
這段話是在告誡他的兒子做事要得體,以及要遵從理性,不要感情用事。普塔特普也同樣告誡他的兒子要防範女人和貪婪:“無論你到什麼地方去都要防範接近女人。貪婪沒有墳墓。”同樣,在愛人麵前自製、進餐和講話的得體、虔誠的信仰以及頌揚公正都是非常流行的教諭話題。
另外也有法老向王子傳授統治經驗的教誨,例如古王國時期的法老克提這樣教育他的孩子:
“不要剝奪貴族們的財產,千萬別在懲戒上犯錯誤;不要殺伐,那對你沒有好處;要用鞭子和拘禁進行懲罰,這樣你的國家會有良好的秩序。”
“要在墓地中確定你的地位,就得品行正直、處事公正。這些都靠人心的依附。寧要一絲公正,也不要公牛的邪惡。”
到了新王國時期,一些非貴族富有的人地位上升,他們也同樣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教諭文學。一位富有的母親這樣教育他的孩子:
“不要沉醉在啤酒中,因為它完全能讓你胡言亂語,並且你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如果不慎跌傷了身體,沒人會伸手拉你。你酒醉的朋友會站著對你說:‘醒醒酒吧!’”
如果說古埃及的教諭文學是板起麵孔純粹來明理說教,那麼故事體的文學形式則主要是以娛樂為目的。因為這些作品的創作通常來自民間,普通的勞動人民大都不會讀和寫。所以留在紙草上的這類題材是很少的,它們的留傳主要是靠後世的收集。古埃及的這些故事體的文學通常都有魔幻和神話的色彩,講述英雄的勇敢,而且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最有名的可能就是“辛海的傳說”。
辛海是中王國時期法老塞努蘇爾特一世的朝臣。當法老死後,他去了敘利亞和巴基斯坦。他忍受了各種艱辛,幾乎饑渴而死。最後他被以前在埃及相識的一個本地王子搭救。他以他的才智和德行享譽於這塊新的土地上。他娶了一個公主並擁有了一大片土地,變得非常富有,而且倍受這裏的人們的尊敬。但一個當地的武士妒忌他的財富和名聲,向他提出了挑戰。挑戰以決鬥的方式進行,他們倆每人都裝備了弓箭、盾牌和短劍。最終辛海刺穿了對手的脖子。他以隆重的儀式安葬了對手,並且按照傳統他擁有了對手的財富。14年過去了,他已成為幾個孩子的父親,成為當地最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