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1 / 3)

◇僖公元年

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繼弑君,子不言即位。此非子也,其稱子何?臣子一例也。

齊師、宋師、曹師次於聶北,救邢。救邢救不言次,此其言次何?不及事也。不及事者何?邢已亡矣。熟亡之?蓋狄滅之。曷為不言狄滅之?為桓公諱也。曷為為桓公諱?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曷為先言次而後言救?君也。君則其稱師何?不與諸侯專封也。曷為不與?實與,而文不與。文曷為不與?諸侯之義不得專封也。諸侯之義不得專封,則其曰實與之何?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相滅亡者,力能救之,則救之可也。

夏六月,邢遷於陳儀。遷者何?其意也。遷之者何?非其意也。

齊師、宋師、曹師城邢。此一事也,曷為複言齊師、宋師、曹師?不複言師則無以知其為一事也。

秋七月戊辰,夫人薑氏薨於夷,齊人以歸。夷者何?齊地也。齊地則其言齊人以歸何?夫人薨於夷,則齊人以歸。夫人薨於夷,則齊人曷為以歸?桓公召而縊殺之。

楚人伐鄭。

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婁人於朾。

九月,公敗邾婁師於纓。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師於犁,獲莒挐。莒挐者何?莒大夫也。莒無大夫,此何以書?大季子之獲也。何大乎季子之獲?季子治內難以正,禦外難以正。其禦外難以正奈何?公子慶父弑閔公,走而之莒,莒人逐之,將由乎齊,齊人不納,卻反舍於汶水之上,使公子奚斯入請。季子曰:“公子不可以入,入則殺矣。”奚斯不忍反命於慶父,自南涘北麵而哭。慶父聞之曰:“嘻!此奚斯之聲也,諾已。”曰:“吾不得入矣。”於是抗輈經而死。莒人聞之曰:“吾已得子之賊矣,以求賂乎魯。”魯人不與,為是興師而伐魯,季子待之以偏戰。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喪至自齊。夫人何以不稱薑氏?貶。曷為貶?與弑公也,然則曷為不於弑焉貶?貶必於重者,莫重乎其以喪至也。

◇僖公二年

春王正月,城楚丘。孰城?城衛也。曷為不言城衛?滅也。孰滅之?蓋狄滅之。曷為不言狄滅之?為桓公諱也。曷為為桓公諱?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也。然則孰城之?桓公城之。曷為不言桓公城之?不與諸侯專封也。曷為不與?實與而文不與。文曷為不與?諸侯之義,不得專封。諸侯之義,不得專封,則其曰實與之何?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相滅亡者,力能救之,則救之可也。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薑。哀薑者何?莊公之夫人也。

虞師,晉師滅夏陽。虞微國也,曷為序乎大國之上?使虞首惡也。曷為使虞首惡?虞受賂,假滅國者道。以取亡焉。其受賂奈何?獻公朝諸大夫而問焉,曰:“寡人夜者寢而不寐,其意也何?”諸大夫有進對者曰:“寢不安與?其諸侍禦有不在側者與?”獻公不應。荀息進曰:“虞、郭見與?”獻公揖而進之,遂與之入而謀曰:“吾欲攻郭,則虞救之,攻虞則郭救之,如之何?願與子慮之。”荀息對曰:“君若用臣之謀,則今日取郭,而明日取虞爾,君何憂焉?”獻公曰:“然則奈何?”荀息曰:“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白璧往,必可得也。則寶出之內藏,藏之外府,馬出之內廄,係之外廄爾,君何喪焉?”獻公曰:“諾。雖然宮之奇存焉,如之何?”荀息曰:“宮之奇知則知矣。雖然虞公貪而好寶,見寶必不従其言,請終以往。”於是終以往,虞公見寶許諾。宮之奇果諫:“記曰:‘唇亡則齒寒。’虞、郭之相救,非相為賜,則晉今日取郭,而明日虞従而亡爾,君請勿許也。”虞公不従其言,終假之道以取郭,還四年,反取虞。虞公抱寶牽馬而至。荀息見曰:“臣之謀何如?”獻公曰:“子之謀則已行矣,寶則吾寶也,雖然吾馬之齒亦已長矣。”蓋戲之也。夏陽者何?郭之邑也。曷為不係於郭?國之也,曷為國之?君存焉爾。齋

秋九月,齊侯、宋公、江人、黃人盟於貫澤。江人、黃人者何?遠國之辭也。遠國至矣,則中國曷為獨言齊、宋?至爾大國言齊、宋,遠國言江、黃,則以其餘為莫敢不至也。

冬十月,不雨。何以書?記異也。

楚人侵鄭。

◇僖公三年

春王正月,不雨。

夏四月,不雨。何以書?記異也。

徐人取舒。其言取之何?易也。

六月,雨。其言六月雨何?上雨而不甚也。

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於陽穀。此大會也,曷為末言爾?桓公曰:“無障穀,無貯粟,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

冬,公子友如齊蒞盟。蒞盟者何?往盟乎彼也。其言來盟者何?來盟於我也。

楚人伐鄭。

◇僖公四年

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潰者何?下叛上也。國曰潰,邑曰叛。遂伐楚,次於陘。其言次於陘何?有俟也。孰俟?俟屈完也。

夏,許男新臣卒。

楚屈完來盟於師,盟於召陵。屈完者何?楚大夫也。何以不稱使?尊屈完也。曷為尊屈完?以當桓公也。其言盟於師、盟於召陵何?師在召陵也。師在召陵,則曷為再言盟?喜服楚也。何言乎喜服楚?楚有王者則後服,無王者則先叛。夷狄也。而亟病中國,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忄占荊,以此為王者之事也。其言來何?與桓為主也。前此者有事矣,後此者有事矣,則曷為獨於此焉?與桓公為主序績也。

齊人執陳袁濤塗。濤塗之罪何?辟軍之道也。其辟軍之道奈何?濤塗謂桓公曰:“君既服南夷矣,何不還師濱海而東,服東夷且歸。”桓公曰:“諾。”於是還師濱海而東,大陷於沛澤之中。顧而執濤塗。執者曷為或稱侯?或稱人?稱侯而執者,伯討也。稱人而執者,非伯討也。此執有罪,何以不得為伯討?古者周公東征則西國怨,西征則東國怨。桓公假塗於陳而伐楚,則陳人不欲其反由己者,師不正故也。不修其師而執濤塗,古人之討,則不然也。

秋,及江人、黃人伐陳。

八月,公至自伐楚。楚已服矣,何以致伐?楚叛盟也。

葬許繆公。

冬十有二月,公孫慈帥師會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

◇僖公五年

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曷為直稱晉侯以殺?殺世子,母弟直稱君者,甚之也。

杞伯姬來,朝其子。其言來朝其子何?內辭也,與其子俱來朝也。

夏,公孫慈如牟。

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於首戴。曷為殊會王世子?世子貴也,世子猶世世子也。

秋八月,諸侯盟於首戴。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鄭伯逃歸不盟。其言逃歸不盟者何?不可使盟也。不可使盟,則其言逃歸何?魯子曰:“蓋不以寡犯眾也。”

楚人滅弦。弦子奔黃。

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冬,晉人執虞公。虞已滅矣,其言執之何?不與滅也。曷為不與滅?滅者亡國之善辭也,滅者上下之同力者也。

◇僖公六年

春王正月。

夏,公會齊侯、宋會、陳侯、衛侯、曹伯伐鄭,圍新城。邑不言圍,此其言圍何?強也。

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

冬,公至自伐鄭。

◇僖公七年

春,齊人伐鄭。

夏,小邾婁子來朝。

鄭殺其大夫申侯。其稱國以殺何?稱國以殺者,君殺大夫之辭也。

秋七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於寧毋。

曹伯般卒。

公子友如齊。

冬,葬曹昭公。

◇僖公八年

春王正月,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於洮。王人者何?微者也。曷為序乎諸侯之上?先王命也。鄭伯乞盟。乞盟者何?處其所而請與也。其處其所而請與奈何?蓋酌之也。

夏,狄伐晉。

秋七月,禘於太廟,用致夫人。用者何?用者不宜用也。致者何?致者不宜致也。禘用致夫人,非禮也。夫人何以不稱薑氏?貶。曷為貶?譏以妾為妻也。其言以妾為妻奈何?蓋脅於齊媵女之先至者也。

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僖公九年

春王三月丁醜,宋公禦說卒。何以不書葬?為襄公諱也。

夏,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葵丘。宰周公者何?天子之為政者也。

秋七月乙酉,伯姬卒。此未適人何以卒?許嫁矣。婦人許嫁字而笄之,死則以成人之喪治之。

九月戊辰,諸侯盟於葵丘。桓之盟不日,此何以日?危之也。何危爾?貫澤之會,桓公有憂中國之心,不召而至者江人、黃人也。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矜之者何?猶曰莫若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