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都盛夏,我一口氣讀完了《橘紅色的季節》詩稿。伴隨著濃鬱的生活氣息和淳厚的石油芳香,我又重新回到艱苦跋涉的石油人的感情世界裏。那鑽機、炮點、檢波器,那山穀吹過來的風,那勘探者的縷縷情思,都被詩人淋漓盡致地融入燃燒的詩情畫意之中。
由於我對石油有著特殊的感情,《橘紅色的季節》裏出現了我熟悉的一個個身影,一幅幅親昵的“油鬼子”的畫麵,一簇簇美麗的油花。強烈地感染著我,燃燒著我的心。
我不能不提筆寫點什麼。
劉明義是一個石油企業的黨委書記,又是一位勤奮的詩人。他在石油戰線拚搏了三十多年,使他得天獨厚地擁有一個更為遼闊的空間。中國大西北那特有的遼遠、蒼茫、雄渾、壯麗,給了他以廣闊的胸襟和情懷;石油勘探者那特有的粗獷和淳樸之氣,造就了詩人鮮明的藝術個性。外部世界的浩瀚和蕩人心魄的氣勢,使詩人整個身心投入了西部荒原的恒久博大之中。這種投入是向著偉大時代的投入,是主旋律的一個有機和弦,自然是那些象牙之塔、燈紅酒綠之中的無病呻吟的詩所不能企及的。
奔騰在這位石油詩人血液裏的黑褐色的油流,已化作了不可抑製的豪邁悲壯之情。
在《不能遺忘》一詩中,詩人自塔裏木前線歸來,俯瞰長慶五裏坡的基地,回眸玉門東崗的墳塋,灑淚火焰山聖經口的忠骨,憶及戰友們獻身石油的精神,慷慨而詩,其真情實感,炙手可熱。自然,劉明義的詩中也不乏溫柔,也有人間所散發出的煙火氣息和兒女情長。但這些大都是非個人色彩的,而是屬於他心之所係的那個大群體的。
如《探親》一詩,描述了久別在外五年的勘探男兒,今朝回家與親人團聚,兒子不識父親,不準父親進媽媽的房間,賢妻欲哭還笑、悲喜交加的場麵“驚醒梁上燕一雙”。這繾綣的情愫,這動人的一幕,不正是詩人那千千萬萬個戰友們的真實生活的寫照麼!
唱找油人的豪放,唱找油人的悲壯,同時也於脈脈深情中尋找人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從而形成了劉明義的宏觀與微觀的交織,豪放與柔情的融合。這是真正的情,真正的愛,也是劉明義詩的可貴所在!
從整個集子來看,劉明義的詩鮮明的藝術個性是:他很善於把情節、細節等藝術表現手法運用到詩的創作中去,讓讀者從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中,感受詩的意境。如《除夕夜》,這首詩正是由於把人的神態和心緒融人情節之中加以渲染,才激發出了耐人尋味的詩情來。
不追求詞句的華麗,不賣弄語言的艱澀,於苦心經營中求自然,於詩境探索中重樸實,在此基礎上達到詩的意象化。注重內在韻律,讀來朗朗上口,這是他的詩的又一特色。他討厭故作姿態,賣弄高深。他崇尚自然,追求內容和形式的美。縱觀他的詩,這些特色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集子中有些詩也不免流於直白,個別語句也欠精練。盡管如此,這位石油詩人的灑脫、真情和摯愛,以及他對生活和詩歌的執著追求,仍令人傾慕稱道。
一九九二年八月三日於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