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經濟係統的特點
基於係統理論的視角,經濟係統作為一個複雜的巨係統,具有以下特征:
(一)經濟係統的整體性
經濟係統的整體性是指係統包含的若幹經濟元素,不是各種經濟元素或各個局部組成部分功能的簡單疊加,而是整體大於各個孤立部分之和的係統整體性。
(二)經濟係統的非確定性、模糊性、不確知性
經濟係統的主體要素是人,嚴格講是指人的一切活動以及人與環境的關係。凡有人參與的活動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活動。經濟係統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麵和周圍環境的諸多因素。由於人的思維、判斷、決策、偏好各有差異,因此,有人參與的經濟係統具有明顯的非確定性、模糊性、不確知性等特點,從而就造成分析研究社會經濟巨係統的困難。
因此,經濟係統的發展受人的主觀意誌和決策環節的影響甚大。
(三)經濟係統是一個典型的非平衡的開放係統
國民經濟本身就是一個非平衡係統。從空間角度來看,產業與產業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經濟發展,從來都是不平衡的;從時間序列來看,經濟發展的速度是非均勻的,有規則的經濟波動和無規則的隨機擾動相疊加,造成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漲落現象。經濟係統中的非平衡現象是經常和普遍的。
(四)經濟係統是一個多目標、多變量、非線性的綜合體
多目標、多變量、非線性就決定了經濟係統具有非常複雜的相互依賴和相互製約的關係,憑經驗和定性分析方法難以相互協調。因此,如何使多變量和非線性的關係協同最優,是經濟係統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五)經濟係統的關聯性受自然環境和社會條件的雙重製約性
經濟係統的關聯性,是指構成係統的經濟元素或子係統之間存在相互密切的聯係。經濟係統是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條件(社會製度、經濟體製)下形成的,它必然受自然環境和社會條件的雙重製約。脫離開雙重製約來考察任何層次的經濟係統都是毫無意義的。
(六)經濟係統具有多層次、多形式和多功能性
由宏觀經濟係統中存在的因果關係所形成的固有的反饋係統機製,就是所謂的經濟發展規律。但是,經濟係統與物理係統的根本區別在於經濟係統中存在著決策環節,係統的行為總是在經過信息收集,並按照某個政策進行信息加工處理作出決策之後才出現的。所以說,經濟係統是由非生命和生命係統構成的總體動力學係統,這個係統具有的基本特點是自律性和非線性。所謂自律性就是自己做主進行決策,自己管理、控製、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和特性。維納在控製論中申明,從生物體到工程係統乃至經濟係統,它們具有的共同結構是存在著反饋控製機構。
(七)經濟係統的動態性與穩定性
經濟係統的動態性是指由於係統內外各種經濟因素的作用,改變經濟係統的狀態,係統狀態的變化決定並形成不同形態的經濟係統的運動。經濟係統的動態性是經濟係統存在的形式。經濟係統的穩定性是指係統內經濟元素、結構狀態、運動過程的穩定性,經濟係統的穩定性問題實質上是由不穩定因素的存在決定的。因此,研究經濟係統的穩定性就是尋找係統內外的不穩定因素,並加以調節與控製。
社會經濟係統中,經濟活動的各種不穩定因素製約著經濟運行過程,影響經濟係統運行的目的,破壞經濟係統的關聯性條件。因此,調節與控製實際上是克服不穩定因素對經濟係統影響的特定經濟行為。
在經濟係統中,除了人的因素之外,還涉及大量的其他因素,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四大類:社會因素、經濟因素、自然環境因素和科學技術因素。為了使經濟係統的運行規律能夠量化,分別用有關指標對這些因素進行描述。
社會因素指標:人口的數量和質量,人口的各種構成;出生率;死亡率;就業人數;文化普及率;文盲率;醫療設備情況;臨床總數;離婚率;犯罪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