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3)

盲目入市風險大

許多證券營業部都貼有醒目的公告:“股市風險莫測,涉市務請謹慎。”雖然每個進入股市的人都看到過這一警示,但如同香煙盒上標有“吸煙有害健康”的忠告一樣,從來都沒有被人重視。除非是抽煙的人得了肺癌時,炒股的人虧了老本時,才會想起這曾經被忽視了的警示與忠告。

由於中國股市建立的時間不長,加上誕生初期買啥漲啥的暴富效應,許多股民不僅缺乏股票操作的基本常識,而且更為可怕的是缺乏對股市風險的認識。一些人甚至不知道股票為何物,更不懂什麼指數、什麼率,隻認定股票是搖錢樹,是聚寶盆,認定股票能使人發財,能圓百萬富翁的夢,因而懵懵懂懂地進了股市,全然沒有意識到股市的風險所在。一位74歲的老太太便硬逼著兒子去買股票回來,兒子問賠了怎麼辦?老太太竟詫異地說:“怎麼可能,國家哪會讓我們賠本呢?”

這就是許多股民的心態,他們帶著天真的盲目樂觀,懷著僥幸的心理和發財的幻想,連股市是什麼地方、股票是什麼東西都沒有弄清楚就一頭紮進了股市。待虧了老本才發現股市是一個波翻浪湧、變幻莫測的地方。它可以使人一夜之間腰纏萬貫,也可以使人幾天之內一貧如洗,甚至債台高築。沒有起碼的股票操作常識,沒有基本的股市風險意識,盲目入市,盲目炒股,不僅難以從股市裏賺到錢,相反,絕大多數虧了老本,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炒股先要懂股

不久前在新華書店裏,正好碰見一位60多歲的老者在買我的一本新著《防不勝防的股市陷阱》,便幾分好奇地湊過去,問他是不是股民,怎麼看上了這本書。老者聽說我是該書的作者,不禁談興大發:“哎呀,你不知道,我這是在亡羊補牢!在沒有炒股前,我總認為這炒股就像小販賣菜一樣簡單,反正是低價買進來再高價賣出去,用股評的話說就是低吸高拋。但等我真正進入股市,我才發現這裏麵的學問深得很。以前我就是因為沒有認真研究過股市的特點,沒有學習過炒股的知識,結果在股市裏折騰了兩三年,錢沒賺著,反而把老本都賠掉了1/3。”

老者風趣地告訴我,他姓陶,叫陶德生,因為他炒股時常被套,並且每次都套得很深,所以許多人都叫他“套得深”。

老陶過去是一位機關幹部,1996年退休後閑賦在家。以前單位裏有許多年輕人炒股,但老陶是個謹小慎微的人,因此不管他們怎樣議論,怎樣說得天花亂墜,他都沒有動心過,總覺得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錢一扔進股市就會生“兒子”?退休後,老陶住到了兒子家。正好兒子住的那棟樓裏也有幾位退休老人,他們都是忠實的股民,每天吃了早餐就往證券交易所跑去。下午他們回來,也都是議論股票,今天你說賺了1000多元,明天他說賺了2000多元。老陶聽了覺得不可思議:這炒股票一天就能賺1000多元,差不多是我兩個月的退休工資,世界上還有比這更來錢的嗎?正好他兒子單位正在研究準備集資建房,據說每人要交七八萬元的集資款。兒子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老師,大學畢業後結婚生孩子,基本上沒有什麼積蓄,要拿出七八萬元來買集資房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雖然攢了三四萬元,但那是準備自己將來養老用的,也不敢貿然拿出來給他。如果炒股能賺錢,讓自己留的這點養老錢增值,那不是既解決了兒子的燃眉之急,也沒有影響自己的將來?

這樣想著,老陶便有意向這幾位鄰居老頭老太們打聽股票的事情。鄰居老頭老太們見老陶對炒股來了興趣,便非常熱情地把他帶到了他們開戶的一家證券營業部。一進營業部,他便被裏麵的氣氛感染了。隻見裏麵是黑壓壓、密麻麻的許多股民,你的後背貼著我的前胸,我的下巴挨著她的長發,都踮起腳尖伸長脖子盯著那塊巨型電子行情顯示屏上看,存款的櫃台前則擠滿了拿著一大疊鈔票的人,而電腦操作台前更是擠得水泄不通。整個大廳裏人聲鼎沸,不時響起一陣陣喧嘩聲。鄰居告訴他:什麼股票又漲停了,大盤又破了一個什麼點位……

老陶雖然感覺這裏空氣似乎非常稀薄,頭有點發昏,但他的血液卻在沸騰,心髒卻在狂跳:這麼多人來炒股,肯定是能賺錢,並且是能賺大錢,不然誰願意跑到這裏來活受罪?這樣想著,老陶不禁對炒股動心了。

老陶的老伴前兩年去世了,現在獨身一人,自己的錢自己掌握,也用不著與誰商量。於是第二天便從銀行取出2.8萬元存款,要鄰居老哥們帶了他去開戶。那天他記得很清楚,因為那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日子:1996年10月28日。好不容易擠進存款櫃台前將一大包錢交給櫃台小姐,開了戶,拿到了股票賬戶卡和交易卡,他心裏不免有點激動:從今天起,我就成了中國3000多萬股民中的一員了!

雖然成了股民,但老陶卻對股市是怎麼一回事,股票是什麼樣的東西一點也不明白,隻知道先買進股票,再拋出去,在這一買一賣中,便能賺到差價。他想,我好歹也是一個機關幹部,頭腦不比別人差,見識不比別人少,人家炒股能賺錢,我怎麼不能?

當時股市還在猛漲,個個股民臉上充滿笑容。老陶受他們的氣氛感染,恨不得馬上就做幾筆交易。但他頭腦裏一片空白,幾百隻過去聞所未聞的股票名稱在電子顯示屏上一閃一閃,進哪一隻好呢?鄰居有說要進這的,有說要進那的,搞得他不知所措。最後他聽了一位據說頗有權威的股民的建議,準備進“龍頭股份”。至於這“龍頭股份”是幹什麼的,基本麵怎樣,技術麵如何,他一竅不通。熱心的鄰居帶了他好不容易擠進操作台前,刷卡後,以15元左右的價格進了1800股“龍頭股份”。當時鄰居說是不是少進一點,留一點資金,但他認為要進就全部進。因為股價還在漲,早進的便宜遲進的貴,再說如果漲一元,就能賺1800元,漲兩元,就能賺3600元,進得多就賺得多。於是,他多年積蓄的近3萬元錢便變成了證券交易卡上的一個數字了。

下午回家,老陶樂悠悠地喝了一點酒,好不得意地告訴兒子:“我現在炒股了,今年賺個一兩萬元給你們交集資款。”兒子聽了,連忙提醒父親:“聽說股市變化莫測,風險很大,您可要小心。”老陶不以為然:“股市是國家開的,還能有什麼大的風險?再說股票漲個一兩元我就拋,怕什麼!”

老陶做夢也沒有想到,這股市風險說來就來。第二天上午,他與鄰居們一同高高興興地走進證券營業部,剛一進門口,就發覺氣氛不對,昨天都還是滿臉笑容的股民,現在卻像霜打的茄子,蔫了!與鄰居熟識的股民告訴他們:“大盤跳水啦!”

老陶連忙奮力擠過去,好不容易看到了自己買的“龍頭股份”,卻隻有14.5元了,比昨天買時跌了一元多。當時老陶還能鎮定下來,認為股票有升有降,現在跌說不定一會兒它又會升上去更多呢。但是,形勢卻出乎老陶的意料。“龍頭股份”還在大跌,兩天後便竟跌到了13元多。當時有人勸老陶趕快斬倉,但他認為自己花15元的價格買進來,現在要他以13元的價格賣出去,這是炒什麼股?於是他堅決不賣,天天等它漲,但它就是不漲,幾個月後,竟跌到了10元以下。這下老陶忍不住了,隻好全部賣掉,一下子就虧掉了9000多元。

初戰失利,老陶對炒股失去了信心。但他也不甘心就此退出股市。想著平時省吃儉用的9000多元一下子就化為了烏有,他就心痛不已,因此老陶總是想在股市裏翻本。正好在1997年3月,股市推出證券投資基金,據說這是專家理財,能為散戶化解風險,國家又特別扶持,給了很多優惠政策,比如,在發行新股的時候,優先配售一些新股給基金。老陶想,購買新基金應該是萬無一失的。於是,1997年7月,老陶把賬戶剩下的近兩萬元錢,在1.94元的價位上購買了8000股(實際上是基金單位。老陶至今還分不太清楚股票與基金的區別)基金開元。沒有想到,老陶這次又打錯了算盤,被基金套牢。他買的基金開元在2元左右徘徊了一段時間後,便逐漸下跌,很快跌到1.70元左右。老陶想,這基金可能不適宜於短線操作,我再放一段時間再說。誰知,正好趕上滬、深股市大跌的倒黴時候,基金開元更是一落千丈,當年底便跌到了1.4元左右。老陶無奈,隻好斬倉出貨,結果又虧了5000多元。

老陶說:“炒股票股票跌,買基金基金又套牢,開始我以為是我運氣差,但現在看了一些股票書籍,才認識到我自己也有相當大的責任。像1996年入市時,股市已經暴漲了一個時期,大部分股票的價位超出了合理的範圍,管理層已一再打招呼要注意股市風險,我卻沒有一點風險意識,以為股票隻會漲不會跌,買了股票就能賺錢,結果在最高點進了貨,不虧才怪!對於基金我更是一知半解,像基金開元,其發行價隻有1.02元左右,卻被市場炒到了近2元,我拿了去與股票的價格比較,還以為這是便宜貨,像撿寶貝一樣撿了回來,這又怎麼不套牢不虧損呢?看來,這炒股真還有點學問,蠻幹不行。”

點評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軍隊突然向蘇聯發起攻擊,蘇軍猝不及防,在很多軍官、士兵還在休假的狀況下,倉促上陣,結果潰不成軍,德軍長驅直入,陳兵莫斯科城下。這是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無準備之仗吃大虧的戰例。

戰場上不能打無準備之仗,股市上同樣也不能匆促上陣。要想在股市上獲利,就要像指揮員在戰前要知己知彼,做好各種準備一樣,股民也需要了解股市的大勢,了解自己認定要買進或賣出的股票的有關情況,順勢而為。這一點,是入市炒股前最基本的準備。如果什麼都不知道,冒冒失失一頭紮進股市,十有八九將成為“股戰”的犧牲品。老陶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事實上,在中國股市,像老陶這樣的股盲至今仍然大有人在。

股票作為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世界上已經有了400多年的曆史,但在新中國,卻還隻有十多年的時間。因此,盡管目前中國各大小城市的證券營業部都一片火爆景象,盡管有5000多萬股民在股市裏拚搏沉浮,但有相當一部分股民卻對股市的運行規律並不了解,對股票的操作規則並不熟悉。許多人之所以成為股民,或者是受某些早期炒股暴富者的影響,或者受某些親戚朋友的鼓動,或者是抱著“碰運氣”、“賭一把”的心理進入股市。他們有的視股市為保本無憂的銀行,有的視股票為錢能生錢的寶物,忽視股市運行的風險性,輕視股票操作的複雜性,在沒有詳細了解股市運行規律與股票操作技巧的情況下,便貿然入市,盲目炒股,其結果,自然是瞎貓捉老鼠,盲人摸大象,絕大多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是蝕老本,虧大錢。

股市是一個充滿風險的場所,股票操作也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炒股就是低進高出,以為人人可為,時時可行。股市作為一個資本市場,固然需要廣大股民的熱情參與,但無論是已經進入股市的股民還是準備進入股市的準股民,都應該客觀、冷靜地看待股市,認真、細致地分析股市,既看到股市的投資價值,又要看到股市的風險所在。如果連股市是什麼地方、股票是什麼東西都沒有搞清楚,便跟風趕潮、人雲亦雲地入市操作,不但賺錢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大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目前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還不高,當我們用自己辛勤勞動掙來的錢去買股票時,千萬要對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切不可盲目入市,亂炒股票。如果你對股市與股票一竅不通,最好還是不要急於入市,先搞清楚股市與股票是怎麼一回事再入市不遲;如果你缺乏股市風險的承受能力,最好勸你去購買債券、國庫券或者幹脆把錢存進銀行,這樣保本無憂。當然,不是說研究透了股市就不會虧錢,但至少可以減少一些盲目性。

懵懵懂懂進股市

這是一位中年男子,姓陳,我們姑且叫他陳先生。說起股票,他的臉上便布滿了辛酸——

你問我是怎樣進入股市的?四個字,懵懵懂懂!那是1996年,股市火得很,叫什麼來著?對,叫全民炒股!我們廠從廠長到門衛,個個都炒股。那段時間,好像我們都吃了什麼興奮劑,天天都在說股票,議股票,看股票,當然也在不停地買賣股票。賺了錢的神采飛揚,豪情滿懷;套牢了的咬牙切齒,立誌翻本。

按我當時的經濟條件,去炒股實在是勉為其難。兒子正是參加高考的關鍵時候,我們不但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兒子身上,而且還要把所有的財力放在兒子身上。雖然參加工作20多年了,但兩口子都在工廠拿死工資,本來積蓄就少,兒子讀高中已花掉了一部分,剩下兩萬元得準備他上大學用。但我看到同事們炒股炒得熱火朝天,並且好像個個都賺了錢,心裏又不免有些衝動。尤其是我辦公室的那位打字員小姐,隔個三五天便買套時裝,隔個十天半月還請我們去吃一頓。據說她兩萬元入市,現在翻一番了。有天她又請我們吃飯,酒過三巡後,她不知是巴結還是諷刺地對我說:“陳主任(我是辦公室副主任),你寫文章搞材料那樣一套一套的,怎麼就這麼死腦筋,不去股市炒一把呢?你兒子馬上要進大學了,正是需要錢的時候,不趁現在行情好去炒一把,到哪裏去搞錢?”我搪塞道:“我本來就沒有什麼積蓄,炒虧了怎麼辦?”她柳眉一豎:“你這還算個男子漢?我都敢炒,你怎麼不敢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