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黃漢陽
一、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形成的曆史起點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係。同時又指出,這個理論體係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並充分肯定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的寶貴經驗。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候召開的,大會形成的一整套決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基礎。
首先,從理論的創造主體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實際確立了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政治前提。1977年2月,圍繞鄧小平複出問題,在葉劍英、李先念、陳雲、王震、胡耀邦等人與黨內外各種力量的共同努力下,鄧小平同誌終於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恢複了中共中央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等職務。十一屆三中全會堅持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對中央領導機構的重要成員進行了調整,實際建立了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這次全會實現的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使重新確立的正確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的貫徹有了組織保證,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形成創造了政治前提。
其次,從理論形成的基石來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並豐富發展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根基。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和根本點,而“兩個凡是”是一種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錯誤思想,是違背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原則,按照“兩個凡是”的指導原則和方針去辦事,就不可能糾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思想,就無法在黨的指導思想上正本清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無法形成。十一屆三中全會堅決地批判了“兩個凡是”,為我們黨恢複和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正是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進一步認識和解決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才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創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這樣,十一屆三中全會實際上也就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開始形成的邏輯起點。
第三,從理論的實踐基礎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所實現的曆史大轉折,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局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發展提供了實踐平台。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雛形,使我國的全麵建設結束了徘徊不前的局麵,步入了一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這樣一個新的曆史時期,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不斷完善發展的豐富源泉。因此,十一屆三中全會毫無疑問是鄧小平理論開始形成的曆史坐標,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開始形成的起點。
二、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和不斷發展的基點
回顧我們黨領導人民的奮鬥曆程,無論是革命時期還是建設年代,最重要的就是兩條:一條是正確理論的形成,一條是正確道路的開辟。理論帶有根本性,理論錯了,路線、方針、政策一切皆錯。道路帶有關鍵性,道路走對了,革命和建設事業就發展、勝利;道路走錯了,革命和建設事業就將遭受挫折和失敗。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否定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觀點,提出了適應時代發展和國情世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決定黨和國家命運的緊要關頭,挽救了黨和國家的事業。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上進行了艱苦的探索,但始終沒有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黨的八大明確指出了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可是,在遇到了國際上發生波匈事件,國內發生反右鬥爭的衝擊,毛澤東在1957年八屆三中全會上就背離了黨的八大關於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分析,轉而認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以後又提出“以階級鬥爭為綱”,進而發展到“文化大革命”,社會主義建設遭受嚴重衝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恢複和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總結了我國革命和建設正反兩個方麵的經驗,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製定了一係列新的方針政策。這些方針政策,歸根到底就是恢複和堅持毛澤東同誌提出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根據這條思想路線來探索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同時全會在報告中提出,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表明了我黨正式提出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這一任務。以全會確立的思想路線及工作任務為指導,我黨進一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超越階段、脫離國情的經驗教訓,科學地揭示中國社會性質和社會發展的階段,黨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提出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黨的十三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標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的初步開辟。從此,我黨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逐步明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觀點和政策,又抵製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的錯誤主張,找到了一條能夠極大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真正發展和興旺起來的建設社會主義的新道路。全會確立的指導思想和方針政策,無疑是貫穿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和發展的始終,從這個意義上講,十一屆三中全會理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和不斷發展的基本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