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王將
黨內民主是增強黨的創新活力、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證。因此,黨內民主建設一直以來是我黨各項建設中備受關注的重大課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是我黨黨內民主建設情況最好的時期,突出表現在黨內民主的思想認識不斷深化,黨內民主的製度體係不斷健全,黨內民主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等等。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我黨黨內民主建設的曆程,總結其經驗,展望其未來,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有效加強黨內民主建設,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途徑。
一、黨內民主建設曆來是黨的建設的重大課題
從黨成立的80多年和改革開放的30年來看,黨的發展曆程反複證明:黨內民主的建設情況直接關係到黨的事業能否興旺發達。因此,黨內民主建設曆來是黨的建設的重大課題。
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決定著黨必須堅持並發展黨內民主。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認為,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進政黨,其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其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製度,為了這樣的宗旨和目標,黨員自覺自願地集合在黨的旗幟下共同奮鬥。黨內不允許有特殊黨員和普通黨員之分,更不允許存在什麼“家長”和“救世主”。雖然黨內有上下級關係,但這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分工關係,並非封建色彩的等級象征和標誌。鑒於此,黨內民主生活中要通過實行民主集中製,以使所有的黨員都能平等地享有管理黨內事務的權利。如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政黨“其組織本身完全是民主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0頁。)。同時,無產階級政黨從曆史唯物論出發,堅信人民群眾是推動曆史前進的根本動力,堅信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黨的事業的力量源泉,為了推動黨的事業全麵發展,全體黨員更應當平等地、直接或者間接地共同決定和管理黨的事務。說到底,堅持黨的先進性,堅持黨的性質、宗旨、目標和世界觀,就必須堅持黨內民主;反之,就是對黨的性質、宗旨和世界觀的忽視和背離,黨也就喪失了其先進性。
曆史經驗和教訓啟迪著黨必須堅持並發展黨內民主。堅持並發展黨內民主,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基本原則。黨從成立伊始就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原則,是一個具有民主精神的中國工人階級政黨。並且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曆史時期形成了一係列關於黨內民主建設的重要思想,培育了黨內民主的優良作風,創造了一整套發揚黨內民主的方式和方法、製度和機製,從而把黨的事業從勝利推向新的勝利。正如江澤民同誌所指出:“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和各級黨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江澤民:《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515頁。)但是,在發展黨內民主的問題上,我們黨也曾犯過一些錯誤,給黨和黨的事業帶來嚴重影響。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陳獨秀利用他在黨內的地位和威望搞家長製,聽不進黨內許多同誌的正確意見,致使黨內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得不到有效遏止,致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王明在共產國際的支持下,以“欽差大臣”自居,標榜自己是“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置黨中央的集體領導和組織紀律於不顧,大搞獨斷專行,多次以黨中央的名義發表宣言、談話、文章,鼓吹他的錯誤主張,強行推行脫離中國實際的路線和方針政策,使蘇區根據地和紅軍力量幾乎喪失殆盡。建國以後,黨成為執政黨,特別是在生產資料所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在黨的中心任務發生根本轉變的情況下,黨對權力過分集中的問題長期沒有充分的認識,致使破壞黨內民主的現象不斷發生,形成了一種與民主製相悖的個人高度集權的人治型體製以及與此相對應的思想觀念,加之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最終導致“文化大革命”的發生,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受到嚴重破壞。曆史的經驗與教訓充分說明,什麼時候黨內民主堅持和發揚得好,我們的黨和黨所領導的事業就充滿生機,蒸蒸日上;什麼時候黨內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壞,黨的事業就會遭受嚴重挫折。因此,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線,直接關係到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全局,關係到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
曆史使命和任務要求著黨必須堅持和發展黨內民主。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勇敢擔當起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為了完成這個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乃至獻出生命。當前,黨所麵臨的任務和使命就是帶領全國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黨要履行好使命、完成好任務,就需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黨內就要有一個生動活潑的良好環境,黨內民主是關鍵。一方麵,在當前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黨要肩負起重大使命,就必須適應時代和黨的隊伍的發展變化,積極發展黨內民主。這對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保證黨的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政治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麵,發展黨內民主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有利的政治環境。民主是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進一步發展黨內民主。建設和諧社會,就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而黨內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構成部分,黨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領導核心,應當成為民主和諧的實踐者和示範者。這就需要通過充分發展黨內民主來發揮全社會各方麵優秀分子和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貢獻。
二、改革開放以來黨內民主建設的曆史考察
充分發揚黨內民主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基本原則。中國共產黨人對於黨內民主的探索經曆了一個從中國實際出發,不斷實踐,不斷認識和不斷發展的過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深刻總結曆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發展黨內民主,把黨內民主與黨所麵臨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任務聯係起來,從多個方麵探索黨內民主建設問題,主要經曆了以下三個階段。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三屆四中全會前夕是黨內民主繼續探索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多次強調加強黨內民主建設,要把黨內民主的進程引向更廣的領域和更高的境界。這一時期,我們黨主要圍繞著黨的民主集中製原則的內涵及其在黨內民主生活的地位和作用、黨內民主的重要地位、黨內民主的實質和發展黨內民主的努力方向、製度建設對黨內民主建設的重要作用等方麵展開探索,使黨內民主建設的理論逐步完善。
從十三屆四中全會到十六大前夕是黨內民主開拓創新時期。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針對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的不斷發展,高度重視黨內民主建設,在繼承和發展了前十年黨內民主建設所取得的成果的同時,積極從多方麵創新黨內民主建設的新思想和新途徑。這一時期,黨主要圍繞著加強和發展民主集中製、以黨內民主推動人民民主、黨內民主建設要同國家民主建設和法製建設緊密結合、發展黨內民主必須在黨的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逐步推進等方麵展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