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師範大學任曉偉

黨的十七大在理論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嶄新概念,並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統合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之中。這樣,黨的十七大客觀上就提出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進行整體性研究的理論任務。在整體性的視野下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對於深化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有著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整體性研究是當代中國發展的客觀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整體性研究是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以及這一實踐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理論形態在宏觀上的總體認識和係統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實踐形態,貫穿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整個中國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作為一種觀念形態,則統領著當代中國共產黨的整個理論事業,也就是說,整體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同發展階段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內在屬性。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整體性研究是當代中國發展的客觀要求。

第一,這是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整合研究的要求。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呈現出階段性與整體性的有機統一。一方麵,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都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進程中不同階段的具體曆史條件的理論反映和對在這一具體曆史條件下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另一方麵,這些理論成果又一脈相承地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進程,形成了對中國這樣一個落後的東方國家在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製度後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的持續性理論回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鏈條的有機環節。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整體性研究,既能更加深入地從整體宏觀的視角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理論成果,同時又能科學整合對這些理論成果的研究,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在整體性的視角下提升到新的層次和水平。

第二,這是當前階段中國改革和發展實踐的要求。當前階段中國的改革和發展處於中國改革史甚至是整個社會主義改革史上最為複雜的世界環境和國內發展環境之中。一方麵,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融入當代世界發展的同時,世界範圍內的非社會主義和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文化、改革方案、發展主張對當前中國改革和發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另一方麵,改革在推動國內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不斷解放的同時,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地影響著人們對改革的認識。走回頭路的“左”的主張、新自由主義化的右的主張以及民主社會主義的主張對當前階段的改革和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很容易使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模糊化。因此,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整體性研究,從根本上搞清楚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內在關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以及其他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思想主張之間的本質區別,更加自覺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政治意義。

第三,這是推動黨的理論事業進一步發展的要求。黨的理論事業在根本上就是把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每一個重大理論成果都分別從不同曆史條件下形成的彼此聯係但又相對獨立的理論命題出發,不斷拓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黨的十七大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放置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框架來認識,但並沒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具體理論內涵及其理論體係的內容進行專門性的論述,這就為理論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政治空間。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整體性研究,在整體性的視角下總結和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和基本規律,能夠為在不斷變化的時代和曆史條件下黨的理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重要的推動。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整體性內涵

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隻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可以稱得起我們所講的理論。”(《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7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正是這樣一種理論,它是從中國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中抽出來並且在中國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中已經得到證明和將不斷得到證明的科學理論。從理論的內涵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整體性內涵並不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各自具體理論內容的簡單相加或累積,而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通過總結中國改革和發展的實踐經驗所形成的一門關於在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後如何不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完整理論學說,是在不斷發展的時代中展現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學”。要在整體性的研究視野下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這一內涵,必須要明確以下幾個基本問題:

第一,理論主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創建和推進主體是中國共產黨,而不是其他政黨、流派或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學者個體。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政治地位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科學性和實踐性的高度統一。

第二,理論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為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提供了“決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動勢力、任何為資產階級壓迫所作的辯護相妥協的完整世界觀”(《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9頁。),中國共產黨把這一完整的世界觀概括為一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認識時代和中國發展的思想路線。同時,馬克思主義在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中所闡述的關於未來新社會的科學原理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曆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