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年和老年人的性格與年輕人大不一致。由於他們已經經曆了許多歲月,時常上當,時常犯錯誤,並且由於世道很壞,所以他們對什麼事情都沒有把握,做什麼事情都不及度。他們以為事情是這樣的,可是什麼事情他們都弄不清楚。他們對什麼事情都存在懷疑,總是添上“也許”、“大概”,他們說話就是這樣,從來不肯定。他們對事物加以惡意的解釋,所謂“惡意的解釋”,就是對什麼事物都隻看比較壞的一麵。還有,由於對人不信任,他們總是多疑,不信任是由於有了經驗。由於這個緣故,他們愛也愛得不厲害,恨也恨得不厲害,愛一個人把他當作未來的仇人來愛,恨一個人把他當作未來的朋友來恨。他們誌氣短小,因為他們經曆過生活上的屈辱。他們沒有遠大或非凡的願望,隻追求生活上的需要。他們不慷慨,因為錢財是一種必需品,還因為他們從經驗中得知錢財來之不易,去得卻容易。他們膽子小,對什麼事情都事先就害怕,他們的心情和年輕人相反:他們很冷淡,年輕人卻很熱情。所以衰老為怯懦開辟了道路,因為恐懼是一種寒冷的感覺。他們愛惜生命,特別是在暮年的時候,因為欲念是對人們所沒有的東西的渴望,人們特別想要他們所缺少的東西。他們過於自私,這也是誌氣短小的表現。由於自私,他們活著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有益的東西,而不是為了追求高尚的東西,這真是不應該,因為有益的東西隻是對個人有好處,高尚的東西則是絕對有好處。
由於他們對高尚的東西不及有益的東西那樣關心,所以他們往往對別人的看法十分輕慢,表麵不是害羞,而是厚顏無恥。他們不抱任何希望,一半是由於他們有了經驗,因為已經發生的事多半是壞事,總之,事情多半是越來越壞。一半是由於他們膽子小,他們靠回憶過日子,而不是靠希望過日子,因為他們的生命剩下的很短暫,過去的很漫長。他們希望瞻矚未來,記憶留戀過去,由於這個緣故,他們的話很多,他們不斷地追述過去的事情,因為他們在回憶的時候感到愉快。他們的憤怒來勢凶猛卻無後勁。他們的欲念有的已經消失,有的已經衰弱,所以他們感覺不到有欲念,他們的行動不是出於欲念,而是出於貪財。因此,這種年齡的人似乎是有節製的人,由於他們的欲念已經衰弱,他們成了錢財的奴隸。他們的生活受理智支配,而不受性格支配:理智使人追求有益的東西,性格使人追求美德。他們要是害人,那是出於邪惡,而不是出於傲慢。老年人和年輕人一樣憐憫別人,可是原因不同:年輕人憐憫別人是由於博愛,老年人憐憫別人則是由於衰弱,因為他們認為,一切苦難都會落到自己身上,由於這個緣故,他們生發憐憫之情。也由於這個緣故,老年人總是唉聲歎氣,他們不能靈機妙語,不愛開玩笑,因為唉聲歎氣和愛開玩笑是相反的。
十四、壯年人的性格
壯年是處於年輕與老年中間的狀態。他們的各種習性也是如此。他們性情不大膽也不畏懼,不節儉也不揮霍。他們節製並不吝嗇,可以說壯年是人生中的一個極佳的狀態。
亞裏士多德對壯年人的性格也進行了分析:
壯年人沒有青年人和老年人那樣極端,性格處於兩者之中。壯年人的性情不太大膽(太膽大等於魯莽),也不太畏懼,而是恰到好處。他們不是對什麼人都信任,也不是對什麼人都不信任,而是按照真實情況來判斷。他們的生活不僅是著眼於高尚的東西,也不僅是著眼於有益的東西,而是著眼於這兩種東西。他們不節儉,也不揮霍,而是適度。他們的火氣和欲念也是如此。他們的節製中有勇氣,他們的勇氣中有節製。這兩種品質在年輕人和老年人中是截然分開的,因為年輕人有勇氣而不能自製,老年人有節製而膽怯。一般說來,年輕人和老年人各自分得的有益東西,都是壯年人所兼備的;而年輕人和老年人的過度和不及度,在壯年人身上就成了適中與適度:體力在30~35歲之間發育完成,智力約在49歲發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