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才的第二個階段為,24歲至38歲我們稱之為天才的中班車,意指成才最適時的一類兒童。憑借著自己的真才實學和聰明才智,在各個領域裏一展身手,他們是身心健康又紅又專的專業天才。與天才相比,他們素質更高,更有才華、個性,心理更成熟,所以稱他們是紅孩子。以紅喻健康、成熟以及美好的事物。它既是火焰的象征也意味處在一年中的第二個季節是一個仍然成長的夏季,以此比譬,擁有專業才幹,專業頭腦的青年人是再恰當不過了。

成才的第三個階段,也是一個人是否能成才的最後一次機會即38歲至52歲,這種人人們都稱之為大器晚成,所以我們說它是成才的晚班車也是末班車。一個錯過了少年,錯過了青年時期的人,中年已過半,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在藝術領域或專業領域成功的機會幾乎等於零。因為,人畢竟已不年少,對藝術而言,前衛與先鋒於否,是能否成名能否崛起的主導因素。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藝術領域內的英雄正是如此,對潮流的感知與時代的變化,已不具備那份靈性。就像一顆小草與老樹相比,遇上點點的風吹草動,老樹是無法感覺的,而小草可輕易地捕捉到風的到來,風向的變化,他所具有的是豐富的閱曆,成熟的思想,以及廣泛的社會資源。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吸取了豐富的養料,幾十年的摸爬滾打,曾經磨勵,這些都使他們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業。打下自己的“江山”,否則,他們得到的評價可能是一無是處。50歲的人還不能出人頭地,還需要日以繼夜地為別人打工,應該說再也不會有多大的出息了,以黑色喻大器晚成的青少年,是表示,他們已從一張白紙變成了黑色。如果沒有繪出壯麗的事業,也沒有可修改的餘地,同時黑色也是最高智慧的象征,也象征著人生的最後一個季節,如沒有收獲,就不會再有什麼收獲。

這種“三類天才”的劃分,既能滿足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三種變化與逐漸發展的意義,以及人的“三才”的自然通俗的說法,也符合現代西方文化,對人的情商、智商、財商三種才能的認識。情商剛好與特立獨行的藝術天才白孩子相吻合,智商恰好與全麵發展的專業天才紅孩子相暗合,而財商更與完全自立的天才首領相對應,雖然人的才能遠非眼下我們所言的這三種,但這三種才能的劃分基本滿足了我們目前的認識,隨著社會需要的發展,人類對自身才能的認識也會越來越深,劃分也隨之越來越細。

我們把健康的兒童的前途理解為三趟全程快車,是因為兒童的成長是一個準係統工程。一方麵要強調“全麵關懷”的思想,一方麵還要意識到,機遇的可貴,總的說來,人的一生隻有這三次機會,如果我們對這三次機會成才素質的要求不明,我們就會錯過一次又一次的機遇。還有一個方麵,我們也考慮到了,那就是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趕上“早班車”,那還有希望趕上“中班車”如中班車也沒趕上,那還有希望趕上晚班車,並且,人的才能都是相對的,既是相對自身而言,也是相對他人而言。一個兒童並不會因為有了藝術細胞,就必然缺乏智力,實際上,智力、才情、能力,可以互相推動,也可能彼此轉換,推動和抑製都是暫時的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因此,我們在介紹“三個天才”的理論時,講的是情商優先發展型、智商優先發展型、以及財商優先發展型,情商優先發展型,並不等於他情商總是優先,在一定的年齡段,也可能變為智商優先發展型或財商優先發展型。智商優先發展型和財商優先發展型同樣如此。如何對待他們天賦發展的狀況,如何培養他們,指導他們幫助他們,是每一個父母必需關心的問題。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每一個孩子都能成功,關鍵在父母的努力。父母可以做的事遠比孩子們可以做的事多得多,我們出這套書的目的就是如何幫助父母理解孩子天生勝出的特質。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搭上天才成長的全程快車,讓天才早一天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