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孩子為什麼固執(1 / 1)

有許多父母抱怨說:“怎麼我們那孩子一直在重複看一盤VCD,玩一種遊戲;更麻煩的是,有時還要我一直讀某一本故事書?”

幼兒通常會反複要求爸爸媽媽為他讀他最感興趣的那本,父母讀的次數多了,就會“嚼之無味”,越念越煩,不由自主地要嘀咕孩子怎麼這樣“固執”。其實嬰幼兒喜愛重複的行為,不是個別現象,這是他們的專屬特性。較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嬰幼兒的重複行為,總會在持續一段時間後,在某天出現了學習上的飛躍。也許是他會唱出那首歌了,或者不知道什麼時候他能繪聲繪色地講出故事書的內容。這種“突然”發生的學習躍進,就是他不斷地要求成人重複閱讀的結果。

可以這麼說,在重複共讀圖書的環境裏,成人所提供的,就如蓋房子所使用的框架,嬰幼兒可順著這框架不斷地以自己的速度添砌不同的土和磚,並在發展成熟之後展現出來。所以,他們一定會在重複共讀中,以行動或語言來表示他已獲得或學會的某些東西。例如:看到這一頁有牛,他就會哞哞地叫,表現出他知道這一頁的內容。

雖然嬰幼兒喜愛家長一再地讀某一本書給他聽,但若要家長不厭其煩地照做,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當你在某天真的不想再念下去,但又不忍拒絕孩子時,建議你采用以下方法:

1.簡化回答

隻須慢慢地、一頁頁地翻圖片書給孩子看,不要不理會孩子的問題,隻是采用簡短的回答。隻要一會兒功夫,孩子通常就會失去再看的興頭了,但他明天還會要求再讀。

2.反問

可反問孩子:“你從書上看見什麼了?”或請他們自己“念”給你聽。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這樣幼兒就可以自己嘟嘟囔囔煞有介事般地念起書來。把被重複要求的對象轉回到幼兒身上,他們會在一讀再讀後,自行決定閱讀的時間。

3.坦誠相告

直接誠懇地告訴幼兒:“爸爸(媽媽)累了,現在不想再念了。”大人誠實地向孩子坦白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是尊重孩子的一種表現。坦誠不隻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個習慣。孩子從小獲得大人坦誠的對待,就有機會學習坦誠的方法和態度。父母對孩子坦誠,往往會很驚訝地發現,即使是一歲多的幼兒,也常常能尊重你坦誠相告下的決定。

嬰幼兒從重複行為中獲得成長,家長在提供嬰幼兒重複行為的環境中,不但可以發現孩子的興趣,引導他們的興趣,還能培育孩子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