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自學能力的培養(1 / 2)

所謂接受能力強,是指教師講到哪裏,講多少,學生都能理解並掌握。固然,這是學習中重要的能力。但是,人的自學能力也是很重要的。雖然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三年級以前,小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強弱可能對他學習的影響還不大。一旦到了高年級,直至到了大學後,人的自學能力的強弱就會明顯地影響著人的學習和生活。

我們的學校對人的自學能力的培養是不夠的。一般來說90%的高中畢業生自學能力還很差。如果沒有人指導、教授,他們幾乎不能學習新的東西。許多學生自學能力都是到了大學高年級才逐漸發展起來的。人的一生中85%以上的知識是在走出校門以後的工作中學到的。這些知識的習得,可以說主要就是靠自學能力。許多青年想自學成才失敗,主要也就是自學能力差造成的。

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強調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逐步養成自學的習慣。”使學生能讀懂適合少年孩子閱讀的書報,理解重要內容,並有初步的分析能力。雖然大綱中把培養自學能力放在語言教學中,但並不是說僅僅要培養學生語文的自學能力。這裏指的是要培養學生綜合的自學能力,將來能自學所需的各種知識。

人的自學能力的重要性,本身就說明了掌握自學能力不容易。因而,在小學生中,有自學能力的學生是智力發展較好的。人類的能力有兩個大的組成部分。一部分是接受、理解、分析、綜合外界知識,並把它變成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另一部分是根據內外需要,充分有效地發揮自己已有能力的能力。而自學能力是在第一部分中的重要能力之一。自學能力是包括了人的記憶、思維、觀察、想象、創造等各種能力的綜合能力。

在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一個根本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可能有些人並未注意到這一點,培養孩子的超常能力更應及早發展孩子的自學能力。

人的自學能力的發展有個過程。不同年級的小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強弱及表現形式也不一樣。各年級小學生自學能力上的表現大致如下,可供家長教師在發展與培養孩子自學能力時參考。

(1)能借助給出的實物、動物以及圖畫,了解生字和句子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2)在學完拚音聲母和韻母後,能根據生字的拚音,準確地讀出生字的音。

(3)有預習的習慣,並能根據拚音看一些課外書。

(4)經常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或在實際生活中找到具體運用的例子。

(5)經常在他人的幫助下,進行能訓練心智技能和運動技能的活動。如書法、寫日記、課外小製作等。

(1)能獨立地閱讀有拚音的文章,並能回答一些提問。

(2)能用拚音和筆劃、筆順查字典,並把查找的新字與已學過的音、形、意相似的字進行簡單比較。

(3)能在課堂內大膽提問,為自己的觀點找根據。

(4)能簡單地改變一些數學應用題,使它們的意義發生變化。

(5)能默讀課文,一分鍾能讀五行以上。

(6)喜歡並能獨立進行簡單的科技、手工製作。

(7)能根據學過的自然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找尋、對比、思考活動。

(1)能夠快速、靈活地運用拚音、部首查字典。

(2)預習時能運用字典自學生字,並能聯係上下文理解文章中不認識的字句的意思。

(3)能閱讀較難理解的文章,自覺地、靈活地、適時地利用恭敬體語言。

(4)有一定審題能力,對較簡單的應用題能迅速找出題目關鍵並順利解答。

(5)能自學一些課外的智力訓練書籍,並完成較簡單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