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競爭的挑戰
長期生存在計劃經濟體製中的企業,對市場曾是陌生的。而我國管理者所習慣了的這種計劃經濟已經走到了曆史的盡頭,它沒有解決“社會主義應比資本主義生產力高”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並不等於計劃經濟,它不可避免地要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代替。這一革命的變革對管理者產生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管理者必須對自己長期形成的觀念進行徹底的清理,接受市場經濟的挑戰,從而確定自己是否有繼續作為管理者的資格。
市場經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競爭,優勝劣汰是它的基本法則。這種競爭從表麵上看,是產品競爭,是策略的競爭,而從本質上講,則是經營者智慧的競爭。智慧的形成與人的天賦不無關係,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在於經營者所掌握的知識。而這裏所講的知識,不但是在內容上不斷地變化,而且在結構方式和掌握方法上也在改變。因此,客觀上要求管理者接受繼續教育,同時也要求繼續教育要符合這一客觀要求。
(一)更新觀念才能參與市場競爭
觀念是無形的,但觀念決不是虛無的,觀念是一種無限的真實,它決定人的所有行為。更新觀念是十分艱巨而又痛苦的過稈,它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磨練才能完成。但這一過程的開始是要意識到觀念轉變的內容,因而就需要學習,通過不斷地充實市場競爭等方麵的知識,才能加快這一轉變過程的完成。而誰先完成了這一過程,誰就獲得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要更新觀念就要了解市場競爭對管理者提出的客觀要求。例如要從原有的固態管理轉為動態管理。力圖用一種產品去滿足所有消費者的要求是不可能的。而一個企業始終生產某一種產品,也必然會使企業走向衰落,而這正是管理者習慣了的計劃經濟生產模式。現在麵臨市場競爭,迎合消費者的需要是企業經營的起點,必須造就企業的自我調整能力,實現品種的不斷擴張和產品的不斷更新,動態的生產經營才能使企業產生活力。再如,麵對市場競爭,管理者的眼界要甶企業內向企業外轉移。在計劃經濟體製下,管理好生產現場,就可以說是優秀的廠長。而在市場經濟中,這樣的企業,職工所付出的勞動與所實現的價值決不會成正比的。現在所需要的是將企業現有的資源在社會的巨大空間中運籌,通過交換、協作、組合最大限度地贏得效益。又如,在市場競爭中,有價值的並不僅限於有形的資源,隻看到有形的資源那不過是一種低水平認識,而隻有看到無形的資源那才是高水平。無形資源的發現依賴於管理者的見解,它是管理者創造性思維的成果。這些內容決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其中容納著大量的理論問題,管理者需要弄通若幹個認識環節之後,才能獲得悟性。
構成思維的基本要素是概念,要更新觀念還要不斷增加市場競爭的新概念。人們掌握的正確概念越多,思維就越活躍。市場競爭中產生的新概念,不是直述事物的表麵特征,而是對事物深層次發展規律的概述,是新思想的凝聚。因此,還不是了解了某些詞彙就能掌握其中的內涵,而是要經過體驗和內省才能察覺到其中的真諦。就這一點而言,即便是優秀管理者,仍然需要不斷地學習。因為任何成功都是曆史的,昨天的成功並不一定證明明天也一定成功。
要更新觀念還要進一步深化對市場競爭的認識。是否更新了觀念,不能憑自我感覺做出評價,而是要憑客觀事實,也就是要憑競爭的成敗做出結論。隻憑自己的感覺隻能得出膚淺的認識。例如,開始重視市場需求,認為“市場需求什麼就去生產什麼”。實際上這種認識仍沒有超出小生產的水平,實現的隻是追蹤式經營和認同式經營,要想實現有效競爭則需要引導式經營和求異式經營。如果僅憑經驗去摸索,要達到這一層次的認識,需要漫長的過程並要付出很大代價。成人管理教學的內容,是對成功管理經驗的概括和總結,管理者通過培訓可以迅速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對市場競爭具有理性認識,才是真正實現了觀念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