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麵向未來的中俄經貿關係(2 / 2)

近年來,兩國在資源開發方麵的合作也取得了較大進展。自俄羅斯進口的木材已占中國木材進口總額50%左右。隨著中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對進口木材需求量將越來越大,因此與俄羅斯在森林采伐領域的合作已列入中國林業發展的“十五”規劃之中。

在油氣資源開發方麵,中俄兩國已就鋪設從俄安加爾斯克到大慶的輸油管線達成協議,這條長達2400公裏的管線建成後,每天最多可輸送60萬桶原油到中國。但2003年以來,由於俄羅斯國內政治方麵的原因以及日本的競爭,該協議能否執行,很難預料。

在土地資源開發方麵,至少已有數十萬中國東北地區的居民以各種方式移居俄羅斯廣袤的遠東地區,他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移民們的勤奮努力不僅為自己建立了美好生活,而且為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經濟繁榮作出了貢獻。但是這方麵的問題頗多,主要是中國居民的非法移居和俄羅斯人的排外情緒亟待雙方共同解決。

中國與俄羅斯兩國有著長達4000公裏的共同邊界線,曆史上,中國與俄羅斯的邊境貿易一直是雙方經濟交往的重要方式。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與俄羅斯的邊貿恢複正常秩序,得到了穩步發展。為了進一步促進中國與俄羅斯的邊境貿易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彙管理局決定,自2002年10月1日起,對邊貿出口放開以人民幣、外幣現鈔進行出口核銷的限額控製,建立和完善邊境地區銀行結算機製,引導中俄兩國的邊境小額貿易結算納入銀行結算渠道。對中俄邊貿中的進口產品數量實行動態管理,即當某種產品進口過多、對一般貿易構成衝擊時,將限製進口數量。

中國與俄羅斯的經貿關係總體良好,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需要解決。突出的問題有:

①由於管理體製不暢,口岸過貨能力受限,運費高、運輸時間長、服務質量差,新亞歐大陸橋的國際性鐵路聯運遠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在與其他運輸方式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貨源流失現象嚴重。

②由於俄羅斯資金短缺,因此在中國與俄羅斯的相互投資項目中,俄羅斯大多以實物形式(包括廠房、機器、設備入股)、技術和智力資源作為投資,中國則以部分實物、部分資金形式入股,創辦合資企業,這種狀況影響著投資規模的擴大。

③貿易服務體係,包括繁瑣的報關程序,中俄商品檢疫標準不統一,已成為貿易發展的一大障礙。

④在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中,中國一直處於逆差狀態,且隨著貿易額的上升,逆差有進一步擴大趨勢。

⑤中國移民(其中許多未辦理正規簽證手續)大量進入俄羅斯遠東地區,一些俄羅斯人擔心遠東地區將為中國人所控製。

另外,中國與俄羅斯發展經貿關係也有一些有利條件。

首先,中國與俄羅斯雙方都把發展邊貿關係作為戰略性合作的目標。2001年7月16日,中國與俄羅斯元首簽署了具有曆史意義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該條約把兩國經貿合作列為未來20年雙邊戰略合作的重要領域,並視為“中俄平等信任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物質基礎”。2002年12月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會見時指出“政治交往、經貿合作和雙方在國際事務中的相互配合是俄中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三大支柱。”可以說,中國與俄羅斯兩國間的經貿合作,已超越一般經濟交往的層麵,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其次,21世紀初始,俄羅斯經濟逐漸走出低穀,步入相對穩定的恢複性增長階段。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較高增長態勢。2001年底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俄羅斯也正在加快其加入的世界貿易組織的進程。這種形勢將成為推進中國與俄羅斯經貿合作的強大動力。

最後,中國與俄羅斯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大。俄羅斯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木材等資源,以及在航天、航空、海洋和核能開發、計算機芯片設計、船舶製造、特種冶金、動力機械、複合材料、遙感遙測、光纖通信等高技術在中國有較大需求;而中國豐富的農副產品、輕工產品和充足的勞動力則可彌補俄羅斯消費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的不足。此外,中國與俄羅斯兩國之間的傳統友好關係,也將為促進雙方經貿合作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 新亞歐大陸橋與中國東、西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