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工業依托西北地區現有的資源和產業基礎,發展以水電為主的電力工業格局。寧夏大壩電廠、陝西渭河電廠、青海公伯峽水電站、甘肅靖遠電廠以及寶雞、幹涼水電基地,在西北地區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國家已把黃河上遊的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劃為水電開發區,為西北電力工業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青海省的水電資源開發將按照連續建設、大中並舉、滾動發展的梯級開發原則,加快黃河上遊大中型水電站的建設,爭取2015年黃河上遊規劃的多數大中型電站基本建成,成為中國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
甘肅將加快小峽以及張掖黑河上遊梯級電站的滾動開發和長江上遊水電開發,開展連城電廠二期、靖遠電廠三期和張掖電廠的工程,加快西固熱電廠等企業的工業燃料、原料改用天然氣工程建設,開展蘭州燃氣電廠的工程,合理開發利用青海、陝西的天然氣。
西北五省區依托區內豐富的煤炭、水能等能源資源優勢,以及由陝甘寧大氣田輸入天然氣的方便條件,優先開發煤層氣、天然氣、太陽能、地熱等清潔能源,加速建設西北地區民用天然氣工程。
西北地區的能源工業將形成以煤、油、水電為主的發展格局,並將成為全國煤炭、電力生產和輸出的重要基地之一。西北地區的資源成片分布,布局集中,是建立具有西北特色的能源工業開發網絡的有利條件和潛力;同時西北地區與全國其他大經濟區相比,經濟總體發展水平相當落後,有為發展能源工業的廣闊空間。因此,在西北地區重點發展能源工業,建立中國的煤炭、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綜合供給能源基地,對於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西北地區是中國惟一有條件建成煤、油、氣、水四大常規能源的綜合開發基地的地區。因此,這一地區能源工業應以發展煤炭、石油、水電等常規能源生產為主,適當發展核能、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西北的甘肅、寧夏、新疆也有較好的水資源,青海、新疆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這一帶還有豐富的風力能源。這些能源也正在開發利用之中。
2.西北地區是中國最重要的化工基地
石油化學工業西北地區的石油化學工業曾一度稱雄於全國。與加快水電建設同步,配套搞好高耗能工業的合理布局,發展西北石油工業和石化工業。20世紀80年代後期,新疆、陝甘寧等地新油田、新氣田不斷被發現。90年代開始,國家重新確定了石油開發重點逐步西移的方針,為西北地區石油化學工業的重新振興帶來了機會和希望。
西北地區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目標是建成中國內陸地區最大的石油後備資源基地,為中東部地區和西北自身提供急需的原油和製成品;同時,發展以石油、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學工業,為區域經濟和全國經濟發提供化工原材料。
甘肅省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對石油化工產業進行改造和提升,搞好天然氣綜合利用及後加工、石油煉化及後加工等項目,重點抓好蘭煉、蘭化等大型企業。充分利用青海、陝西的石油天然氣,大力發展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及其深加工,把蘭州建成西北乃至全國重要的綜合性石化基地。
鹽化工業青海鉀肥工程可帶動鹽湖資源的綜合利用,促進青海地方經濟發展。青海以鹽湖資源開發以鉀鹽為龍頭,發展鈉、鎂、鋰、鍶、硼等係列鹽化產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鉀肥生產規模,提高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爭取2005年鉀肥生產能力達到150萬噸,逐步把青海建成國家的鉀肥、鋰鹽、碳酸鍶的生產基地。
天然氣化工業寧夏利用自治區緊鄰中國最大整裝油田的特殊條件,以及寧夏化工廠已有的兩套天然氣化肥裝置,計劃再建一兩套化肥裝置,建成中國最大的高效化肥生產基地。並且利用新技術再建新型天然氣化工以及相關下遊產品項目。
3.西北地區是中國最大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
有色金屬工業西北地區以有色金屬礦產為主,主要有銅、銅鎳、鉛鋅、鉬,以及一些稀土金屬鋰、鈹、鉬、銫等,因此是中國建立以鎳、鋁、鉛、鋅為主的有色金屬重要基地的最佳選擇。其中鎳礦在西北地區的儲量占全國總量的70%以上,鉑族金屬儲量占全國點儲量60%,在西北建設甘肅金川鎳基地是得天獨厚的。西北地區的鎳、鉬、鉛、鋅等產品在全國不僅具有獨占性,而且生產規模集中,一些產品屬於戰略性原材料,並具有替代進口、節約外彙的重要作用。
青海也有重點地開發鋁、鎂、銅、金等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產品,積極推進鋁電、鎂電聯合,鋁、鎂、鋅等深加工產品。2015年將青海省初步建成以鋁、鎂為主的有色金屬基地。
21世紀的西北大開發中,西北有色金屬工業必然要把鎳、鋁、銅、鉛、銻、鉬和稀土金屬等重要資源的開發、發展作為重點,加快開發進程,擴大生產規模;要將勘探、礦山建設與采、選、冶結合的綜合配套開發,不斷增強後備儲量;關注老基地和骨幹企業的技術改造,幫助其走出開發後期的困境;重視發展新技術產品,開展技術對資源的替代,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的新型材料。
西北地區以豐富的水能資源和重要的煤炭資源及多種有色金屬資源相結合為特點的資源結構。使西北地區得以大力發展水電為主的能源工業;加速有色金屬礦產開發,建成中國最重要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
4.西北地區是中國最大的商品棉、重要的畜產品、北方糖料作物、瓜果土特產基地
西北地區是中國最大的商品棉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畜產品基地、北方糖料作物基地、瓜果土特產基地。1998年西北地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800多億元,占西北的33%,占全國的4.8%。
商品棉生產基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西北地區最大的產棉區。新疆具有日照長、氣候幹旱等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所生產的棉花品質優良,是中國最大的優質棉基地。新疆根據國際市場要求調整了棉花生產的戰略目標,不單純追求棉花的產量,開始注重建立新疆棉花產業的產、供、銷一條龍生產經營體製,真正取得高效益。新疆建立了棉花經濟研究所和市場測報信息網絡係統,並爭取在新疆建立區域性棉花市場,發展現貨和期貨貿易。在西北大開發的帶動下,棉花產業將成為新疆的支柱產業之一。新疆將成為中國的棉花產業中心。
西北土特產業由於自然生態環境的特殊性,西北各省區具有各自不同的農牧林產品的生產環境。這些特殊的生產環境具有其他地區不可替代的天然壟斷性,因而在這些土特產品具有強大的市場占有力,成為西北地區的優勢產品。如新疆的棉花、羊毛絨、葡萄、哈密瓜;寧夏的枸杞;青海的蟲草;陝北的紅棗;甘肅的白蘭瓜等。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的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西北地區無汙染區域很多,是發展綠色農業的最佳地區。
新疆利用獨特的地緣、資源優勢主要發展特色農業,利用豐富的水土光資源,不僅建設了中國最大的優質棉花生產基地,發展“白色產業”,使其成為新疆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而且積極發展種植業,形成以紅花、枸杞、番茄、辣椒、大棗和石榴等為主的“紅色產業”,以此作為新疆經濟的新增長點。
寧夏大力推行特色綠色食品產業。已形成葡萄釀酒、馬鈴薯加工、清真肉奶、水產果菜、優質大米、桑蠶等專業化商品生產基地,推出一批名優特新的知名品牌。並且利用當地資源,開發了生物藥品和生物工程產業。寧夏回族自治區建立、發展了100萬畝特色藥材基地和較大規模的人工圍欄補播的中藥材生產基地,以及若幹用高新技術指導下的生物製藥企業,生產高效、無副作用的枸杞、甘草、沙棘、麻黃、苦豆子、葫蘆巴等深加工、精加工產品。依托現有基礎,進一步大力發展轉基因技術、細胞工程技術、微生物技術和酶技術等生物工程產業。逐步將寧夏建成中國西北“藥穀”。
青海高原是世界上的超淨區,環境質量非常好。經過環境質量綜合指數評價,青海境內絕大部分地區環境質量良好,現查明有經濟動物250多種、經濟植物1000多種,綠色食品資源十分豐富,十分適合生產高原綠色食品。青海綠寶集團利用高原特有的黑刺、黃刺和白刺資源,開發生產出三刺果汁係列飲料,產品暢銷內地沿海大城市。青海肉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利用高原犛牛肉、藏係羊肉資源,生產出速凍包裝清真牛羊肉串等綠色產品。青海省最大的糧油加工企業丁香集團從1999年開始利用高原產油菜子,開發生產出色拉油等綠色食用油。近年來,高原綠色食品為青海省一些企業看好,並被大量開發生產,極具發展遠景。
甘肅有豐富多彩的土特產,如白蘭瓜、醉瓜、冬果梨、花牛蘋果、百合、黑瓜子、大杏、獼猴桃、蕨菜、發菜、黃花菜等,深得國內外人士稱讚。甘肅獨具特色的工藝品,天水的雕漆、酒泉的夜光杯、蘭州雕刻葫蘆、卓尼的洮硯、保安腰刀和臨夏回族的雕磚,工藝精美絕倫,風格特異,為中國手工藝品中獨樹一幟的產品。甘肅別具風味的地方食品,如蘭州清湯牛肉麵、隴西臘肉、靜寧燒雞、高三醬肉等食品,名傳天下,膾炙人口。
新疆的各民族有自己著名的傳統膳食如烤羊肉串、烤包子、抓飯、烤全羊、“包爾薩克”(油炸食品)、抓肉、饢等食品,風味獨特。而且維吾爾人的手工產品,工藝精湛,如和田的地毯、絲綢和喀什的繡花小帽都馳名中外。和田地區至若羌一帶還出產美玉。吐魯番地區以盛產葡萄瓜果享譽中外。
西北大開發計劃的實施為充分發掘西北土特產品資源提供了契機。西北各省區隻有實行擴大規模經營、聯合開發、發展深加工的戰略,才能真正發揮西北在這方麵的資源優勢,更好地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5.大力推進西北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西北地區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機電產品已形成規模,金屬切削機床、滾動軸承、縫紉機、彩色電視機、顯像管、望遠鏡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成為西北地區出口的拳頭產品;並初步形成了機電、輕紡、煤炭和技術四大出口支柱。
陝西把高科技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增長極。突出抓好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集中培育大唐電信、西安軟件基地、通視數據、綠色日用化工產品、陝西種業等高新技術企業及產品。以西安、寶雞、楊淩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重點,加快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的建設,使之成為中國西北現代科技產業高地,建成21世紀中國的“矽穀”。
甘肅重點發展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精細化工、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電子與信息、先進製造技術、新能源、高效節能技術與環境保護技術等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生物技術和新醫藥領域,要大力發展基因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新型生物製品、特色新藥,挖掘傳統名牌中藥和民族醫藥,研製開發特色中成藥。新材料領域,主要發展特種金屬材料及複合材料、精細化工產品、特種化工產品、稀土材料、高性能塑料、儲氬材料、永磁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功能材料以及新型建材。光機電一體化領域主要發展通訊產品、先進製造技術與設備、新型電機與電器產品、軍用電子、新型節水灌溉設備與應用,CAD/CAM推廣應用。
寧夏繼續發展新材料產業,使鉭、铌、鈹等特種稀有金屬材料及其產品,保持國際領先地位。發展稀土材料與製品,加快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阻燃材料、新型特種建築材料的產業化,重視發展高技術含量的煤炭深精加工產品,開發超純、超淨煤產品、煤塑複合材料,以及煤質專用活性炭等新型環保材料。發展機電一體化產業,重點突破中高檔數控裝置的設計製造技術,研製柔性製造單元,發展高水平的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開發特種調節閥、智能執行機構,積極發展精密特種軸承、節能環保產品。
6.建成中國西北獨具魅力的旅遊區
西北地區的旅遊極為豐富。充滿傳奇色彩的天山,美麗的青海湖、塔爾寺,自古天下一條路的華山,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秦兵馬俑,西北的古絲綢之路,敦煌石窟……寧夏旅遊業將建設沙湖、賀蘭山東麓、金水、青銅峽、沙坡頭、六盤山六大旅遊區,開發一批以黃河漂流、沙漠探險、西夏文化、回族風情等為特色的旅遊精品,完善配套服務體係,加強西北聯網和整體促銷,建成中國西北獨具魅力的旅遊區。青海將積極發展具有高原特色的旅遊業。西北地區的旅遊資源,吸引著國內外旅遊者紛至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