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亞歐大陸橋與21世紀的國際合作(2 / 3)

中國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的中心樞紐,起到了連接東亞、中亞、西亞和歐洲各國的重要作用。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推動新亞歐大陸橋的合作開發,在中國的大力倡導和積極推動下,21世紀新亞歐大陸橋的運輸和陸橋區域經濟合作正向縱深化發展。

中國與中亞的合作中亞地區主要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5個獨立的國家(均加入獨聯體)。中亞五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是重要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商品糧基地、肉食基地、化工基地和能源基地。依托資源和戰略要地優勢,加入世界經濟,尋求新的市場和出海口,全方位發展對外經濟關係,是中亞五國民族振興和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納紮爾巴耶夫認為“由於業已形成的形勢,我們尋找了通向外國市場可選擇的道路。1990年我們已經把哈――中之間的鐵路接通了,出現了最短的路走向太平洋沿岸的希望”。同中國建立正常的友好關係,有助於哈薩克斯坦打通走向世界的道路,也為中亞國家發展對外經濟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

中國政府對發展與中亞各國的經濟合作關係高度重視,中國與中亞各國的陸橋合作也不斷加強。1994年4月,中國總理李鵬在出訪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時,提出了“共建現代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了中亞國家的積極響應。

1996年6―7月間,國家主席江澤民應邀訪問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三國時,向中亞各國發出了“發揮‘歐亞大陸橋’的作用,促進共同發展與繁榮”的呼籲,得到了有關國家的熱烈響應。江澤民與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裏莫夫一致認為,交通運輸是擴大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兩國乃至中亞各國之間合作不可缺少的環節,有關國家應當改善各自境內的交通運輸狀況,逐步形成中國同中亞各國之間的鐵路、公路和航空立體交通網,以複興古老的“絲綢之路”。

江澤民與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卡耶夫表示相信,經過各方麵共同努力,古老的“絲綢之路”將成為一個主體交通網,為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兩國以及中亞地區所有國家的相互交往與合作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

江澤民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會談時都表示,要進一步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充分發揮亞歐大陸橋的作用,擴大鐵路和公路運輸能力。

中國與中亞各國的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合作無論是在經濟合作的深度上,還是在廣度上都在不斷加強。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經貿合作,對於大陸橋的依賴程度更高,新亞歐大陸橋已成為中國與中亞地區開展經貿合作的重要紐帶。

中國與歐盟的合作中國與歐洲位居新亞歐大陸橋兩端,新亞歐大陸橋近五分之四的裏程在中國和歐洲境內,中國與歐盟的經貿合作,對於促進新亞歐大陸橋各國的區域合作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1世紀的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地位不斷提高,使歐盟各國均看好亞洲及中國巨大的潛力。歐盟各成員國認識到同中國建立和發展新型的經濟合作關係是十分必要的。

1993年10月,德國開展“新亞洲攻勢”。德國內閣在製定的《新亞洲政事方案》中宣稱:“世界未來新的市場在東亞,而中國又是該地區最重要的市場。”

1994年2月,法國正式提出“亞洲新戰略”,表示要“堅定不移地實現向亞洲轉移”,“增強法國在亞洲的存在”,並把中國作為其“進軍亞洲的立足點”。

英國一直在謀求建立長期對華貿易關係。意大利的政界和企業界也發出了同中國加強經濟貿易關係的呼聲,他們對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久已注目。近年來,意大利對對外經濟合作政策進行了調整,中國被確定為重點合作國家之一。北歐一些國家也及時將其注意力從歐洲轉向東南亞地區,特別是蒸蒸日上的中國。

1994―1998年,歐盟委員會先後公布和通過了《走向亞洲新戰略》、《歐中關係長期政策》戰略文件和報告,確立了歐盟未來的貿易取向將以經濟蓬勃發展的亞洲為主,強調要同中國全麵發展政治經濟貿易關係,“建立政治對話、發展經貿關係、加強全麵合作和強化歐盟在中國的存在”,並將致力於同中國建立和發展麵向21世紀的合作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