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中蘇貿易額降至最低點,僅為4200萬盧布,隻占中國外貿總額的1.8%。
1971年,中國幫助敘利亞建成哈馬紡織廠;幫助阿爾及利亞建蓋瑪陶瓷廠。
1975年,中國為阿拉伯也門無償建立塔茲革命綜合醫院。
1975年,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建交。
1978年7月7日,中國外交部照會阿爾巴尼亞駐華使館,中國停止對阿經濟和軍事援助。
1979年,中國幫助伊拉克建成摩蘇爾大橋。
1979年,中國成立“中國建築工程公司”、“中國公路橋梁工程公司”和“中國土木工程公司”,開展對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
1979年12月,中國公司通過競標,獲得摩蘇爾第四橋建築工程承包權,合同額3180億美元,該工程於1984年竣工通車。
1982年1月,科威特阿拉伯經濟發展基金會代表來華,承諾就湖南人造板廠、安徽寧國水泥廠、新疆烏魯木齊石化總廠化肥廠和福建廈門國際機場四個項目提供貸款1.49億美元。
1982年12月至1983年1月,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在訪問非洲11國期間宣布中國對外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的四項原則,即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
1983年6月,中國援建的摩洛哥綜合體育設施竣工。
1984年5月,中國援建的突尼斯西水東調工程麥傑爾達――崩角水渠建成。
1985年,中國、科威特和突尼斯達成協議,在秦皇島興建中國――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總投資5800萬美元,該公司於90年代初建成,為中國最大磷複肥生產廠。
1985年7月,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與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阿爾希波夫在莫斯科簽署《中蘇關於1986年至1990年交換貨物和付款協定》,這是中蘇經貿史上第一個此類協定。
1985年8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在阿聯酋首都阿布紮比成立。
1986年1月,中蘇就新疆與蘇聯中亞地區開展邊境易貨貿易換文。
1986年3月,新疆地方貿易進出口公司成立。
1986年8月,新疆與哈斯克斯坦在阿拉木圖首次舉辦邊貿看樣訂貨會。
1988年1月15日,國務院特區辦公室下發《討論新疆開放工作紀要》,給予新疆外貿9項優惠政策。
1988年,新疆外經貿廳授權批準新疆沿邊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克孜勒蘇柯爾、喀什等五家地方貿易公司可自行開展對蘇邊境小額貿易。
1989年,新疆地方貿易進出口公司經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批準,獲得對東歐波、匈、捷、保、羅和東德等國的直接外貿經營權。
1989年5月,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恢複兩黨兩國關係。
1989年12月,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與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為中國援建的開羅國際會議中心落成揭幕剪彩。
1990年1月3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為全國第一個完成國家棉花收購任務的省區。收購棉花530萬擔,收購量由全國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
1990年2月5日,中國高原第一條原油大動脈――青海省花土溝至格爾木輸油管道工程建成通油。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條原油管道,從此,柴達木油田結束了汽車拉原油的曆史。
1990年3月1日,建國以來中國自行設計開采的最大的煤炭開發項目――準格爾煤電綜合工程破土動工。要求1992年建成,該項目投資41.4億元。煤田麵積1300多平方公裏,探明儲量272億噸。
1990年4月,李鵬總理訪蘇,中蘇簽署了《關於經濟、科學技術長期合作發展綱要》等六個文件。
1990年5月10―20日,黃河沿岸的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山東7省區的紡織工業係統,按照優勢互補、調劑餘缺、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協商組成橫跨全國的一條紡織工業經濟協作帶。
1990年5月24日,一種填補國內空白的KD-1數字式正弦振動控製儀已由蘇州試驗儀器廠和西安交通大學共同研製成功,通過省級鑒定。
1990年6月28日,國家“七五”重點工程項目――中原製藥廠,在河南省鄭州市正式動工興建。該工程是建國以來投資最大的醫藥建設工程。
1990年7月3日,濟青公路正式開通。濟青公路西起濟南,向東直到青島,全長318公裏,這是經國務院批準,中國第一次利用世界銀行貸款修建的裏程最長的高等級汽車專用公路。全線按一級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為每小時100公裏,濟南至青島可當天往返。
1990年8月15日,以西安旅遊食品廠為主體,由27家企業及食品營養研究所組成的西安太陽食品集團正式在西安成立。這家公司集食品加工、製造、產品銷售、科研為一體,是西北地區第一家生產經營食品的專業性集團公司。
1990年9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隆重舉行慶祝大會,熱烈慶祝蘭新鐵路烏魯木齊至阿拉山口段勝利建成通車。正在新疆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出席了慶祝大會並為開往阿拉山口的首趟列車剪彩。
1990年9月12日,江澤民主席主持北疆鐵路在中哈邊境與哈方鐵路接軌通車典禮,這標誌著新歐亞大陸橋建成。
1990年9月28日,由蘭州通用機器廠研製的YLC-1050型壓裂車通過鑒定。
1990年11月6日,山東牟平縣寧海鎮等10個鄉、鎮獲得“全國最佳鄉鎮”稱號。河南洛陽市郊區工農鄉等100個鄉鎮獲得“中國鄉鎮之星”稱號。
1990年11月14日,地礦部在新疆塔北地區施工的“沙雙井”於三疊係砂岩中鑽獲特高產原油,經測試獲日產原油1170立方米,天然氣24萬立方米,創造了該層位油氣初產最高記錄。
1990年11月17日,“運8C”(氣密型)飛機首飛成功。“運8”是陝西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生產的中型中程運輸機,現改成氣密型後,提高了使用價值,空運時可裝運散裝貨物2000噸。還可以運載武裝士兵97名,空運傷病員、醫務人員90餘名。在此基礎上可改成客機、客貨兩用機。
1990年12月26日,年設計能力為300萬噸的兗州鮑唐洗煤廠正式投產。
1990年12月28日,由地礦部組織實施的新疆薩爾布拉克10萬噸級低品位金礦堆浸科技攻關項目圓滿成功,共上繳國庫黃金11199兩。該項目規模之大在國內尚屬首例,黃金浸出率、總回收率等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對推動金礦地質勘察工作,促進黃金生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991年,經國務院批準,新疆開放沿邊33個縣市,建立6個城市經濟開發區,開通烏魯木齊至阿拉木圖和塔什幹的航班,烏魯木齊、伊寧、博樂和塔城四市實行沿海開放政策,全疆開放15個邊境口岸。
1991年,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五國獨立。
1991年1月1日,塔裏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輪南試驗采區開采的石油從庫爾勒市正式外運。它標誌著油田初期開發工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1991年1月21日,國家重點黃金科技攻關項目――新疆富蘊縣薩爾布拉克金礦10萬噸級堆浸工業性試驗成功,並通過了部級鑒定。該試驗的金總回收率達87.75%,已超過目前的國際先進水平。
1991年2月1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散發的一份材料中披露,在古老的絲綢之路和蘭新鐵路新疆吐魯番――哈密盆地處發現了一個大油田。
1991年3月21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冶金部和河南省共同投資4.4億元,聯合建設開封碳素廠。
1991年5月26日,國家“七五”重點工程項目,徐州至京杭大運河上最大煤炭中轉港邳縣港67公裏鐵路複線建成開通。
1991年6月3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發布消息:新疆塔裏木盆地北部的吉拉克地區發現一個大型油田。這個油田地質構造完整,油層分布穩定,孔隙度和滲透率比較高,原油性質好,開發條件有利。
1991年6月10日,中國第一家蔬菜期貨貿易市場在山東壽光縣破土動工。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是當前中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吸引著全國20多個省市200多個大中城市前來進行蔬菜貿易。
1991年6月20日,河南、陝西、山東和青島市聯合舉辦的“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在黃海膠州灣畔的山東國際貿易中心拉開帷幕。這是中國沿黃河省區首次攜手組織的區域性重大對外經貿活動。
1991年6月23日,中國烏魯木齊至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國際旅客列車正式開通運行。
1991年6月24日,齊魯30萬噸乙烯工程順利通過了國家竣工驗收。至此,齊魯石化公司已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原油加工、塑料、橡膠、燒堿生產基地之一。
1991年6月30日,國家“八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國道310線開封至洛陽新建工程正式動工。這是河南省第一條高等級公路,連接河南省鄭州、洛陽、開封三個中心城市,全長201.4公裏,計劃五年完成。
1991年7月,李鵬總理訪問沙特,與法赫德國王商談發展雙邊經貿關係事宜。
1991年7月12日,橫跨大半山東的九市地幹線數字微波工程開通。至此,山東省幹線微波站已有55個,微波線路長達1670公裏,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空中通信走廊”,居全國領先地位。
1991年8月20日,中國第一眼煤層氣井――“安陽一號井”,在河南省安陽市西北40公裏處開鑽。直接開發利用煤層氣是世界上一項新技術,目前隻要少數國家能掌握。
1991年9月1日,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前期工程正式開工。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黃河中遊最後一段峽穀出口處,處於承上啟下,控製黃河水沙的關鍵部位,控製流沙麵積69.4平方公裏,占黃河流域總麵積的92.3%。這項工程以防洪、防淩、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發電,在治理開發黃河的主體布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1991年9月6日,西北最大的現代化工業品貿易中心工程在西安建成。
1991年10月9日,中國第一條60公裏無中繼光纜工程開通。它溝通了蚌埠、商丘、阜陽、淮南、亳州、鄭州的通信網絡。
1991年10月21日,國家“七五”重點工程的包神府二級公路全線竣工。這條長303公裏的重點工程,起於內蒙古的包頭市,經陝西神木至府穀,將號稱世界八大煤田之一的神府東勝煤田各礦區連在一起,是整個煤田礦區交通運輸大動脈。
1991年11月,以色列官方高級貿易代表團首次訪華。
1991年11月3日,第六屆全國發明展覽會在西安閉幕。本屆發明展覽會薈萃了全國1200多項最新的發明成果。開幕以來的10天裏,技術貿易合同、協議、意向成交總額達8.43億元,合同金額占25%,創曆屆發明展覽會的最高記錄。1991年11月18日,國家“八五”計劃重點建設工程――寶(雞)中(衛)鐵路搖旗山隧道,全長478米的下導峒貫通。
1991年12月2日,西北工業大學研製的B-7無人機在陝西國防科工委32基地首次飛行試驗成功。
1991年12月21日,列入“八五”計劃的“西安黑河引水工程”正式開工。預計到1993年底完工通水。
1991年12月30日,1991年,柴達木石油勘探產量已突破百萬噸大關,跨入了國內百萬噸大油田行列。
1992年6月,埃及經貿部部長尤斯裏?穆斯塔法應中國外經貿部部長李嵐清邀請訪華。
1992年7月,中國公司通過競標獲科威特艾哈邁德煉油廠重建工作承包權,合同金額5100萬美元。該工程於1994年2月完工。
1992年10月,中沙在北京簽署兩國貿易、投資和技術合作協定。
1992年12月1日,新亞歐大陸橋運輸業務在國務院、交通部、鐵道部、外經貿部、江蘇省、連雲港市等有關部?及國/外企業共同努力下正式運行。首列運輸12?集?箱與20多節車皮貨物從連雲港開往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至此,新亞歐大陸橋營運步入正常軌道。
1992年12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訪華期間,中俄簽署關於兩國在經貿、科技和貸款等方麵合作的多項協定。《大陸橋經濟》雜誌創刊。
1993年9月,德國總理科爾訪華期間,中德簽署總金額為28億美元的20項經濟合同、意向書和貸款協議。
1993年11月,天津市和埃及塞得港省達成在塞得港設立長期出口產品展廳的協議。
1994年4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在訪問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四國時,提出了“共建現代絲綢之路,擴大亞歐文化交流”的戰略主張。指出中國願與中亞各國一道,共同努力“用現代化的鐵路把中亞國家緊密地聯結起來,並通過這條紐帶增進亞歐兩大洲之間的聯係。這條新的‘絲綢之路’將是一條光輝的友誼之路”。
1994年5月,國務院總理李鵬視察連雲港。他站在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起點標誌建築前,揚起右手說:“亞歐大陸橋,就從這裏開始”,“連雲港的優勢就是大陸橋集裝箱運輸,你們要建第三、第四代集裝箱碼頭,集中力量抓好集裝箱運輸。”
1994年5月,中亞和西亞七國就重振絲路等問題在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舉行首腦會議。
1994年6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複民建中央,高度評價《關於加快西北經濟發展若幹建議》。
1994年6月30日,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的齊魯30萬噸乙烯配套工程全部完工。
1994年7月16日,黃河最大水利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國際招標合同簽字。
1994年7月,由法國提供技術援助的大亞灣核電站建成並投入商業運行。
1994年8―9月,亞歐光纜中國段主體建成並開通。
1994年9月,江澤民主席訪法期間,中法簽署19個經貿合同、意向書和協議書,總金額181億法郎。
1994年9月10日,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光纜幹線正式開通。
1994年9月25日,甘肅引大入秦總幹渠工程竣工。
1994年10月,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七國鐵道運輸部長會議在北京舉行,簽訂了《關於發展國際鐵路客貨運輸問題的會談紀要》,批準了《開發利用計劃》,為大陸橋運輸鋪平了道路。
1994年10月,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提出召開亞歐會議的倡議,得到歐盟的積極響應。中國、日本、韓國也都認為這是一個有益和建設性的提議,給予積極支持。
1994年10月,中國外運連雲港公司首次代運哈薩克斯坦國阿拉木圖發往韓國的10個滿載銅片的東行過境重箱體,這是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以來首批東行下“海”過境重箱。
1994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在聯合國大會第49次會議上提出《中亞五國與鄰國開展過境運輸的現狀和建議》的報告,對進一步製定具體行動方案提供了初步設想。
1994年,日本通產省委托其海外谘詢企業協會就新亞歐大陸橋開發問題進行調研,提出了《21世紀絲綢之路合作計劃》,日本經團聯已決定將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的開發作為《重大國際合作項目》。
1994年,歐盟通過了《走向亞洲新戰略》,表示要更有效地與亞洲國家進行合作,建立一種建設性的穩定和平等的夥伴關係。
1995年3月,中國外經貿部部長吳儀率政府貿易代表團訪問埃及。
1995年6月,聯合國貿發組織在紐約召開“內陸和正在發展過境運輸的國家政府專家以及援助國家和金融與發展機構代表會議”,提出了《關於在內陸和正在發展過境運輸國家以及援助機構之間發展過境運輸全球合作框架的建議》。
1995年7月1日,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蘭(州)新(疆)鐵路複線開通。它將從根本上解決大西北運力緊張狀況。
1995年7月5日,歐盟公布《中歐關係長期政策》。
1995年8月14日,國務院同意設立銀川、西寧海關機構。
1995年9月8日,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鐵路專家,就進一步落實1994年七國鐵路(運輸)部長會議,暢通德魯日巴――阿拉山口國際通道簽署了采取補充措施的有關協議。
1995年9月20日,中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長距離、上等級的沙漠公路。它自新疆塔裏木河南岸肖塘開始至和田地區民豐縣,全長446公裏。
1995年9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第一副總理伊辛加林在北京簽署《中哈關於利用連雲港裝卸和運輸哈薩克斯坦過境貨物的協定》。
1995年起,中國外運連雲港公司先後在韓國釜山、哈薩克斯坦國阿拉木圖和烏茲別克斯坦國阿賽克設立代表處,拓展海外運輸市場,並與鐵道部集裝箱運輸中心、哈薩克斯坦國交通運輸部建立了長期的友好合作關係,為新亞歐大陸橋業務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和保障。
1995年9月,由徐、淮、鹽、連四市聯辦的“95’中國江蘇亞歐大陸橋經貿懇談會”在連雲港市舉行。中國外運連雲港陸橋過境貨運公司與前來參會的哈薩克斯坦國鐵路對外經營單位簽訂了互為代理協議。
1995年11月,在安卡拉召開了“中亞對外貿易和交通運輸動議技術會議”,再次探討了亞歐交通走廊問題。
1995年12月5日,國家“八五”重點工程和全國規劃“兩縱兩橫”公路網主骨架,310國道重要路段,西安至寶雞高速公路通車。
1995年12月28日,江蘇省徐州海關正式建成開關,標誌著蘇北地區開放型經濟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1995年12月30日,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與科威特石油公司簽署合同,由中方承建科西部兩座石油集輸站,合同金額3.98億美元,為中國公司當時在海外一次性承包的金額最大的合同。
1995年12月,連雲港公司承運了OOCL公司整列集裝箱過境運輸業務,並在連雲港港集裝箱碼頭舉行了隆重的發運儀式。
1994年至1995年,通過連雲港上新亞歐大陸橋的國際集裝箱達8448標箱,利用大陸橋運輸的有美、韓、日、港、哈、烏、塔、吉等國家和地區。
1996年初,聯合國亞太經社會提出了《新鋼鐵絲路方案》,亞洲開發銀行提出了《亞洲高速公路方案》,全球基礎設施基金提出了《EATTS方案》。
1996年3月,首屆亞歐會議在泰國首都曼穀舉行。中國時任總理李鵬在會上提出開發利用大陸橋、建設現代絲綢之路的倡議;韓國時任總統金泳三則提出了亞歐大鐵路計劃,得到有關國家首腦的讚同。
1996年3月28日,大同機車廠和美國ABC鐵路產品中國投資公司合資生產整體鑄鋼輪合營合同簽字儀式舉行。這個合資項目是鐵道部目前最大的一項,總投資4000萬美元。
1996年4月10日,塔裏木石油化工廠和塔裏木化肥廠“三通一平”奠基儀式舉行,標誌著塔裏木石油會戰已進入新時期,把新疆建設成國家級綜合性石油化工基地的計劃開始付諸實施。
1996年4月,李鵬總理訪法期間,中法簽署兩國海運協定、中國訂購33架“空中客車”飛機合同以及合作製造100座級新型民航機的意向書,總金額120億法郎。
1996年4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納紮爾巴耶夫、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總統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莫諾夫在上海共同簽署了舉世矚目的五國《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為亞太地區國家在建立睦鄰關係方麵開創了一個良好的範例,對該地區的安定、穩定與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的大開發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
1996年5月7―9日,首屆“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會議通過了《主席聲明》和建立《亞歐陸橋開發論壇》的倡議,譜寫了亞歐合作新篇章。
1996年5月,連接伊朗的馬什哈德和土庫曼斯坦邊境的最後165公裏鐵路正式開通,標誌著新亞歐大陸橋南線通道全線貫通。“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1996年6月21―22日,首屆亞歐海關署長非正式會議在中國深圳舉行。會議就如何加強亞歐海關在執法和簡化海關手續方麵進行合作,推動兩個地區間的經濟貿易與投資的發展進行磋商。
1996年6月25日,山西太原――舊關高速公路通車。通車後將組成青島――濟南――石家莊――太原――銀川國道主幹線,連接北京,溝通晉、冀、魯三省,環渤海經濟圈。
1996年6―7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應邀出訪歐亞六國,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果對於擴大中國同這些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增進睦鄰友好關係,改善國際和平環境,將產生深遠影響。在訪問期間,江主席向兩大洲表達了一個美好願望:“中國人民願意與中亞各國人民一道,共同努力,發揚先輩們不畏險阻,在崇山峻嶺和荒原大漠中開辟絲綢之路的精神和毅力,鋪設一條更為廣闊的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