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小寒養生:藥補幫你度過嚴冬(2 / 2)

做法:

羊肉洗淨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薑蔥洗淨用刀拍破備用;山藥片清水浸透與羊肉一起置於鍋中.放入適量清水,將其它材料一同投入鍋中,大火點沸後改用文火燉至熟爛即可食之。

功效:補脾胃,益肺腎。

素炒三絲

材料:幹冬菇1.5兩,青椒2個,胡蘿卜1根,植物油、白糖、黃酒、味精、鹽、水澱粉、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

冬菇水發洗淨,擠幹水分,切成細條,胡蘿卜、青椒洗淨切絲。鍋內放油燒熱,將三絲入鍋煸炒後,放黃酒、糖、再煸炒,然後加鮮湯、鹽,待湯燒開後加味精,用澱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盤內即可。

功效:健脾化滯,潤燥。

當歸山雞湯

材料:山雞肉250克,當歸15克,熟地15克,女貞子12克,料灑、精鹽、味精、薑片、胡椒粉、雞清湯適量。

功效:可滋血氣,強筋健骨。調經活血。適用於婦女腎陰虛引起的崩漏帶下之症。對於跌打損傷等外科疾患,食此湯菜有輔助治療作用。

做法:

(1)將山雞肉洗淨,放人沸水中焯一下,撈出洗淨血水,切塊。

(2)當歸、熟地、女貞子分別去雜洗淨,裝入紗布袋紮口。

(3)鍋中注入雞湯,加入山雞肉、藥袋、料酒、鹽、味精、薑片、胡椒粉,武火燒沸,文火燉到肉熟,揀去藥袋,薑片,盛入湯盆中即成。

黨參蓮花雞湯

材料:黨參15克,峨參1.5克,雪蓮花3克,薏米100克,母雞1000克,生薑、蔥白適量。

做法:

中藥洗淨切段裝入沙袋,薏米洗淨也裝袋。母雞洗淨去內髒,入鍋加水,放入藥袋、蔥薑、薏米袋,大火燒開,改小火燉熟。撈出雞切塊,薏米放入碗中,加入雞湯用鹽調味即可。

功效:對月經不調的女子和腎氣不足的男子均有調養作用。

高血壓偏方

1.薺菜、荸薺湯

薺菜100克,荸薺100克,水發香菇50克,花生油、水澱粉、香油、精鹽、味精各適量。

家常烹調成菜肴食用。

2.銀耳蓮子湯

銀耳20克,新鮮蓮子300克,冰糖200克,冷水適量。

銀耳洗淨,在冷水中浸泡一夜,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用武火將銀耳煮沸,加入除心蓮子,用文火煮至銀耳熟透,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3.山楂梨絲

梨500克,山楂200克,白糖適量。

將山楂去核,把梨皮削去,去核,切成長的細絲放在盤子中心,鍋中放糖,加少量水熬至糖起粘絲時放入山楂,炒至糖汁透入起鍋,把山楂一個個盤放在梨絲四周即可。

感冒食療方

①紅糖薑棗湯

主治:感冒風寒。

材料:紅糖、紅棗各30克,生薑15克,水三碗。

用法:共煎服,服後汗出為度。

②芫荽黃豆

主治:感冒風寒、流行性感冒、發熱頭痛。

材料:芫荽3克,黃豆100—150克。

用法: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至600-700毫升時,用食鹽少量調味服食。

③辣椒湯

主治:風寒感冒。

材料:辣椒3個,花椒10粒,生薑3片,食鹽適量。

用法:上述三味加水煎服。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中藥方

①止嗽散加減:桔梗、荊芥、紫菀、白前、杏仁各10克,防風,桑葉各12克,半夏、陳皮、甘草各6克,魚腥草24克。水煎服,每日1劑。用於惡寒發熱者。

②桑杏湯加減:桑葉、杏仁、桔梗、黃芩各10克,貝母、瓜簍、桅子、連翹各12克,銀花20克,魚腥草30克,甘草6克。若幹咳少痰者,去瓜簍,加麥冬、沙參各15克。水煎服,每日l劑。適用於惡風發熱。

③麻杏前胡湯:炙麻黃、杏仁、前胡、葶藶子、地龍、黃芩、蘇子各10克,瓜簍10~15克,魚腥草30克。惡寒加荊芥、防風;惡風加銀花、桑葉;熱甚加紫花地丁、蒲公英。水煎服,每日l劑。

④通宜理肺丸:每次l丸,每日2次。

慢性支氣管炎中藥方

①清金止咳湯:麻黃、杏仁、前胡、地龍各10克,蒲公英、魚腥草各30克,桔梗,麥冬各12克,銀花、蓮翹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②補腎納氣湯:炙麻黃、杏仁、蘇子、萊菔子、白芥子各12克,巴戟天、淫羊藿、補骨脂各15克,附片6克,熟地18克,魚腥草、蒲公英、黃芩各30克。水煎暇,每日1劑。適用於喘息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