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不少人恪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信條,可是張曼新卻向八方伸出嗬護之手。
這是張曼新來到布達佩斯駐足一年之後。
這天,張曼新偕同妻子朱寶蓮乘坐布達佩斯的地鐵,剛出站口,迎麵走來一男一女。
“請問,你們二位是中國人嗎?”那奔過來的男人神色焦慮地問張曼新。
張曼新一打量麵前的這個男人,看相貌接近中年,從五官看像個中國南方人,便脫口答道:“是呀,請問你們……”
這中年男子聽完張曼新的回答,喜出望外地急忙說:“我們也是中國人!”
張曼新接著問:“是中國什麼地方的人?”
“浙江溫州瑞安。”
“這麼說我們還是老鄉呢!”張曼新臉上一喜。
“您也是溫州瑞安人?”這中年男人的目光像鉤子似的伸向張曼新。
“論祖籍我是青田人,可我十來歲就到了溫州瑞安的華表村。”
“那我們是名副其實的老鄉嘍!”這中年男子方才的焦慮不見了,眉裏眼裏漾滿了笑。
言談中,這中年男子告訴張曼新,他們夫妻為了出國,花了一萬多美金先到了泰國,後又經廣州花了二十多萬人民幣才輾轉來到匈牙利。他們此行是準備到意大利。因為沒有簽證,他們準備偷渡。因此,需要在布達佩斯找個旅館先住下,問張曼新能不能幫助他們換一下福林,再給他們介紹一個價錢便宜的旅館。
本來就一副熱心腸的張曼新見這對夫妻是溫州瑞安老鄉,又聽了他們出國後的遭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於是就告訴他們:“到我家去吧,何必再找旅館呢,我家有地方住。”
“這——”這中年男子對張曼新的話感到大出意外。
“沒事兒,我家住過不少陌生的中國老鄉。”張曼新解釋說,“大家出國開始都不容易,住在我家,起碼可以節省點食宿費。”
“這多不好意思。”
“這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我們認識了,不就成了朋友了嘛。是吧,寶蓮?”
“那是。”朱寶蓮馬上附和地說,從她那平和的目光可以看出,她沒有認為張曼新此舉屬於“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的嗔怪。
“那,大哥,大嫂,我們就不客氣啦。”
“哎,客氣什麼,都是自家人。”
就這樣,張曼新將這一對萍水相逢的夫妻帶到了自己的家。
而且一切生活費用也全部包下來了。
不僅如此,那女人在張曼新家住了一天後,大概感到張曼新和朱寶蓮的確是個熱心腸的人,便向朱寶蓮講:“大嫂,我懷孕了,這可怎麼辦呀?”
朱寶蓮聞聽喜滋滋地說:“懷孕是喜事兒呀,你急什麼呀?”
那女人深深一聲歎息,眉頭也挽了一個結:“大嫂,我們至今還沒有一個固定落腳的地方,我卻懷了孕,身子會越來越沉,這怎麼行呀!”
“那你想怎麼辦?”朱寶蓮猜出她一定有了打算,馬上反問道。
“大嫂,我想趁這兩天一時還不能走,在布達佩斯把他做掉。”
“你是想做人工流產?”朱寶蓮說得更坦率。
“嗯。”
“幾個月了?”
“不到兩個月。”
“你的先生同意麼?”
“我們已經商量過了。大嫂,您可務必幫我想想辦法,求求您了。”
朱寶蓮知道,在當地醫院要做人工流產,必須有居留身份證。
可她哪有呀!
晚上,朱寶蓮與張曼新一商量,幹脆幫人幫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