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地瓜,我的鄉下朋友(1 / 1)

電視劇《天外飛仙》中,男主角董永的外號為“地瓜”,意喻其待人誠懇、忠厚老實——一向以老實“著稱”的我就是這樣一個“地瓜”,我的普通話也充滿“地瓜味”,雖然我也曾為自己的“地瓜腔”而苦惱,但我打心眼裏喜歡地瓜,地瓜留給我的記憶是香甜的,是綿遠悠長的!

小時候放學後,丟下書包,常會去灶膛裏去看還有沒有餘火,如果有,我便會挑一些小塊頭的地瓜(比較容易熟透),放進去烤,用不了多久,香噴噴的、熱氣騰騰的烤地瓜就可以吃了,我通常會和弟弟妹妹們分享這美味,貧寒的日子瞬間活色生香起來……

吃完烤地瓜,我常去找爺爺聊天。爺爺每天傍晚都會拿出他自釀的地瓜酒,就著花生米,小撮兩口——那無疑是他最愜意的時光。而爺爺那些講不完的故事,帶著地瓜酒的醇香,是童年記憶中和烤地瓜一樣誘人的大餐,常伴我入夢。爺爺還會抱著我,用胡子“紮”我,紮得我癢癢的,爺爺還會把腿架起來,給我當木馬翹,逗得我直笑。

青黃不接時節,地裏的菜苗才剛冒芽。這時我們想吃點菜粥改善一下夥食怎麼辦?摘點嫩的地瓜葉就可以了,若能加點肉或蝦米,那簡直就是讓人垂涎三尺的美味了……

在鄉下,過年的時候,地瓜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年關到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做“紅團”。人們會先把地瓜煮熟,然後放在木缸裏搗爛,再和麵粉一起攪拌、和勻,放好酵粉用被子蒙起來,第二天就開始上炊了……這“紅團”我們常常會從快要過年時一直吃到元宵後。

當然,地瓜最讓我難忘的吃法還是:油煎地瓜餅。這油煎地瓜餅的做法是有點講究的,先要將新鮮的地瓜去皮、洗淨,切成一兩厘米厚的小片。接著把灶火燒旺,在鼎裏倒上些花生油,弄點蔥末等調味料,待香味飄出時,就可以將切好的地瓜片下鼎煎了,放在鼎中煎至焦黃,翻到另一麵再次煎至焦黃,瓜片鬆軟即成——這通常是年夜飯的最後一道菜,也是比較“奢侈”的一道菜,不用說自然會被我們吃個精光。

奶奶說,身處荒年窮月的曾祖母一人寡居拉扯爺爺,“薯渣糊”都吃不飽,日子過得相當不易,當時她有個心願:求上蒼賜福,什麼時候能讓兒孫們地瓜餅吃個飽!所以我們在年夜飯上會特別做上這一道菜,以告慰她老人家在天之靈……

如今,在異鄉的街頭,我時常還是會邂逅烤地瓜的小攤,雖然我未必買,但是那地瓜的香味常引出我對故鄉悠長的思念——在我心裏,地瓜就是我鄉下的朋友!在我眼裏,連那平凡的地瓜花也是那樣搖曳生姿呢。

2008年10月4日上午於春城

“點評”我都聞著地瓜香了!鄉情依依,放不下的何止是地瓜,還有那濃濃的鄉情。作者此文讓我想起小時候,到郊區農社收獲後的地裏翻地瓜的情景來了。為此我還寫下了“秋水長天一色”一文。隻是沒有閣下寫得動情。味覺裏的鄉情,人到了一定年齡,嗅到一種曾經的味覺,都能勾起對往事的回憶。(褦襶子)

小溪像一條漂亮的絲帶,纏在村莊的額頭上,讓村莊更加水靈,更加嫵媚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