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華從老家給我寄來了一本他的新書:《譙樓春秋》。雖然愛好文學的我時常也會收到一些作家朋友的贈書,但是收到雙華的新著卻有種意料之外的喜悅!
我在老家埭頭一中(雙華在埭頭一中教了8年書)讀書的時候,我就經常聽人們提起雙華——因為母校校歌的歌詞就是雙華寫的。後來我又時常在《福建日報》、《湄洲日報》等報刊上拜讀他的文章,熟悉他的名字。再後來他離開辛勤耕耘的三尺講台,當起了專職記者,更增添了他的傳奇色彩——我當時想,寫作一定是一項美麗的事業、一項誘人的事業!
中學時,我開始迷上文學,雙華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我的偶像!每當別人問我,你寫的這些東西有用嗎?我的回答是:“我還在努力,你沒看見埭頭一中的雙華書都不教去當記者了,他們三兄弟都是寫文章的高手,可厲害了(‘我希望我會像他們一樣厲害’——雖然這話我沒有說出口)……”
《譙樓春秋》一書精選了雙華辛勤筆耕十多年來的代表作品。全書共分五輯,分別為“縱深走訪”、“譙樓快鏡”、“人物春秋”、“旅途笛韻”和“荔林采風”。我比較偏愛其中的“旅途笛韻”,這裏的《煤油燈》、《陪奶奶看戲》等作品生活氣息濃厚,充滿鄉土氣息,讀來尤為親切。
細細翻讀雙華辛勤寫就的文章,我心中蟄伏的文學夢再次被叫醒!他對文學的執著追求讓人感動!他在《“郵差”·文緣·記者夢》裏這樣寫道:“受愛好詩歌的大哥的影響,我在念初中的時候就產生了當作家的想法。”、“割舍不了的文學情緣,給我貧困的讀書歲月增添了許多樂趣。”
少年雙華對文學的摯愛躍然紙上!美麗的夢想也催促他多閱讀多寫作,為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筆尖磨去青春歲月,稿紙上寫滿苦辣酸甜,雙華用自己的青春,譜寫了堅實的人生步履。他專事新聞工作6年來,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在各級媒體刊發表稿件上千篇。
雙華對寫作傾注的心血也贏來了朋友的關注。陳劍懷先生在《林雙華散文意象:舉筆未必挾風雷》裏這樣寫道:“本人有幸與他成為數年的鄰居,曾目睹過他時常夤夜伏案挑燈筆耕不輟的身影,對他新聞工作所取的斐然成績,我認為是水到渠成的事,也全在情理之中……”作家鄭國賢先生在《我的鄰居雙華》一文裏給了雙華這樣的評價:“雙華在幾個不同的新聞崗位上從業七年,是縣區報道組、市通聯站這些受製於人的單位,就目前新聞界的嚴酷生存環境而言,他和他的同事的話語權、發表權,真可說得”手無寸鐵“都是看著別人的臉色行事的角色定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在各類報刊上發表了數百萬字的作品,獲得了六十多次各種級別的獎勵和表彰,特別是連續五年被評為《福建日報》”十佳通訊員十佳通訊員“這五個字兩個詞組,我更看重是後麵的詞組。省委機關報的基層通訊員數以千計,能摘取”十佳“之冠,其含金量不言而喻,其辛苦和執著,尤其讓人感動。”
艱難中的尋找,困厄中的監守,寂寞中的奮鬥……透過這些文字的間隙,我們不難看到一種對文學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在閃耀!讀著一篇篇他辛勤寫就的文章,在我的眼前,仿佛展開了一幅深夜伏案寫作的畫麵……
寫作著是美麗的。祝福辛勤筆耕的人會不斷有新的收獲!
2006年11月13日於北京
“文學是心靈之窗”,這是軒鶴給我的贈言,更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