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讚美讓生活更美好(1 / 1)

戴爾科夫小時候無依無靠,生性十分怯懦。1965年10月的一天,他的老師露絲·布羅奇要求學生在讀完了小說《捕殺一隻模仿鳥》末尾一章後續寫一章。戴爾科夫寫了作文交上去,老師看後在作文本上旁批了四個字:“寫得不錯!”。受此鼓舞,戴爾科夫愛上了寫作。經過不懈努力,他24歲時便成了專業作家。

一句讚美的話影響了一個人的一生,讚美的力量原來如此神奇!

戴爾科夫的故事讓我想起自己也有類似經曆:高中時,我的壓力很大,學習成績並不好,但是有一次,我的一篇習作被雄山老師當做範文在班上念。老師讀得很有感情,並且說:“剛才我給同學們朗讀的是劉永宗同學寫的一篇散文,寫得很有文采……”課後同學們紛紛向我請教“寫作秘方”,一位同學還拿了一張報紙給我,說上麵有征文,你可以把文章投過去試試……

從此,我迷上了文學,愛上了閱讀和寫日記。那時我的腦袋裏想的幾乎都是關於寫作的事,我清苦的生活也因之充滿了樂趣。我時常會“寫作”到深夜,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成為一名大作家——我不想讓賞識自己的人失望。

生活因心懷憧憬而美麗。但寫作難免要經曆一些“挫折”。剛開始時,投出去的稿件時常如泥牛入海,但是我沒有輕易放棄。就算離開校園走上建築工地,我依然堅守夢想——在廈門打工時,由於居無定所,我還特地在呂嶺路租了一個郵箱,就為了方便投稿。也許我對文學缺少才情,但我對寫作充滿激情,因為總有一股力量在督促著我——“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麵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麵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雄山老師之於我,猶如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他的話也時常在我的耳畔響起。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一些熱心編輯的悉心指導,我的習作陸陸續續在省內外的刊物上發表了……我今天能夠從事文字工作,無疑與那時的積累有關。

我會永遠銘記,是誰在我艱難的日子給我前行的力量!——良言一句三冬暖,讚美讓生活更加美好,所以,請不要吝惜你內心真誠欣賞的表達!

然而那個大大的紙金牌,卻也同樣蘊涵了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