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每一份愛心都彌足珍貴(1 / 1)

一個暴風雨後的早晨,許多昨夜被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被困在淺水窪裏,回不了近在咫尺的大海。有個男孩一次又一次的彎腰,撿起一條又一條的小魚,用力扔回海水裏去。有人問他,這麼多魚,你救也救不完,誰會在乎呢。男孩手上不停,把一條魚扔到海中,說,這條小魚在乎。又扔回去一條,他說,這條小魚也在乎。

這是幾年前在《讀者》上看到的一個故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前段時間熱播的電影《集結號》裏也有類似的情節:司號員小梁子聲嘶力竭地對著穀子地哭喊:“穀子地,你還沒完沒了了!哪有打仗不死人的!再說死的又不是你們一個九連!”的確,這麼說來,穀子地有什麼理由責怪劉團長拿九連當禦敵的擋箭牌,劉團長其實也犧牲在同樣的遭遇下,像趙二鬥說的“誰在乎我們是從哪個泉眼裏冒出來的”,甚至有人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死得多了,就成了習慣。”

可是穀子地說了,“別人不在乎,我們自己得在乎!”

是啊,國難當前,我們的同胞身處水深火熱之中,我們所有的中華兒女自己得在乎!因為“這條小魚在乎”——大家一定不會忘記那個從廢墟中被救出來的“敬禮娃娃”吧,還有那些舉著“謝謝”、“你們辛苦了!”的愛心路牌的孩子們……他們在乎!每個需要幫助的人在乎!事實也證明,災難麵前,民族的大愛溫暖了他們創傷的心靈!

但是也有一些不太和諧的聲音:捐款多少代表愛心多少,甚至責難某某名人某某企業“鐵公雞”,為什麼捐款那麼少。許多人見麵喜歡問:“喂,兄弟!你捐了多少?”

其實愛是不能勉強的!捐款多少應該完全出於自願,而不是拿來攀比!

清澈的山泉來自地底,金子般的愛心應該發自心底!

如果用錢來衡量愛心的話,那它真正的意義不就變質了嗎?就算是一塊錢,但也代表了對同胞們的關懷,也是出自真心的。最值得讚揚的不是那一塊錢,而是他們的心意,代表他們對同胞的關切!

當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小乞丐把不容易得來的一點點錢投進捐款箱,我的心被他的善良深深觸動了。真的,每一份愛心都彌足珍貴!一點很小的善心,乘以13億,就會變成愛的海洋;一個很大的困難,除以13億,都會變得微不足道!

我們的同胞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應盡己所能,那樣我們才能得到心安!許多人在捐款的時候,可能有這樣的顧慮:“捐得太少了,不好意思拿出手,幹脆不捐了!”,其實這樣的想法大可不必,彙聚滴水成江河,點滴的愛也能能彙成愛的海洋!

愛心不是用捐錢多少來衡量的!那天傍晚,當我從天安門廣場經過的時候,看見那麼多人自發的點起蠟燭為災區人民祈福的時候,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在攜起手來共同抵禦災難!

不論是捐款還是祈福,都是出於心底的善念!有了這一點便已足夠,不是嗎?

許多時候,眼睛所見的未必都真實,心靈比眼睛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