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水滸傳》考實(3)(1 / 2)

楊誌是曆史上的楊誌和“花麵獸”嗎?

王利器先生在《水滸爭鳴》第一輯發表《〈水滸傳〉真人真事》一文,舉出許多曆史資料,證明楊誌等人屬真人真事。王先生引宋朝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三十:“楊誌昨在燕,曾受高托山賄賂,誌貪財色,今聞在軍,可說之要擊。”王先生認為,這證明楊誌“與高托山結識,則楊誌由‘盜賊’出身,證據確鑿”。王先生又據《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三四:“劉忠初聚兵於京東,號‘花麵獸’,其眾皆戴白氈笠,又號‘白氈笠’。”王先生說,白氈笠子是範陽物產。楊誌綽號“青麵獸”,在《水滸傳》中第一次出現時,是頭戴著一頂範陽氈笠,不難證明,施耐庵創造楊誌這個典型人物時,是摻合了許多劉忠的成分在內的。

何心《水滸研究》引《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宣和四年六月,童貫至河間府,分雄州、廣信軍為東西路:以種師道總東路之兵,屯白溝,王稟將前軍,楊惟忠將左軍,種師中將右軍,王坪將後軍,趙明、楊誌將選鋒軍……”

該《會編》卷四十七引張彙《金虜節要》雲:“自賊人寇兩河,河北更無一戰。河東……惟孫翊、折可求、種師中之戰,有可以與賊相持勝負之理,至於敗也,誠可惜哉……焦安節敗於團柏……楊誌敗於盂縣……”

又同卷引《靖康小雅》雲:“始斡離不擁眾北還,公(謂種師中)尾襲其後……金人先屯兵縣中,公遣兵擊走之……時軍中乏食三日矣,戰士人給豆一勺,皆有饑色。翌日,賊遣重兵迎戰。招安巨寇楊誌為選鋒,首不戰,由間道歸。前軍參謀官黃友戰沒……公獨與親兵小校數百搏戰,遂力戰而死。”何心說這楊誌是“招安巨寇”,那無疑就是梁山英雄青麵獸楊誌了。“選鋒”即是“先鋒”,是大軍的先頭部隊。無名氏所撰《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雜劇,謂宋江征遼時以楊誌為先鋒。與《三朝北盟會編》所記符合。

以上是王利器、何心的論述。“青麵獸”這一藝術形象的原型,可能來自“花麵獸”。不過給楊誌起這個綽號的不是施耐庵,而是山西民間藝人。《青麵獸》楊誌故事是楊家將故事的續篇。王敬徐《宋元話本鉤沉》中有一個《青麵獸》片斷,大致內容是:楊誌原是梁師成手下一員猛將。在梁師成壽辰時,諸將都送厚禮,惟獨楊誌未送禮。梁師成誣楊誌裏通外國,在逮捕楊誌時,楊誌奪路而逃,因無盤纏而賣刀,殺一無賴,逃上山去落草。種師道征遼選先鋒官,張榜招賢,在校場比武,楊誌化裝參加了比武,奪得魁首,當了先鋒官,在征遼中立了大功。班師回朝,天子要封楊誌為元帥去打宋江,蔡京參本說楊誌暗通宋江,受了宋江賄賂……楊誌在蔡京派兵捉他時再次逃走。

由於楊誌的傳說地區是山西一帶,所以在《水滸傳》中留下痕跡。《水滸傳》第十二回楊誌路過梁山和林衝交手後,被王倫邀上山去,楊誌對王倫說:“灑家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誌,流落在此關西。”

正是這些曆史人物的各種事跡逐漸被糅進傳說之中,也就逐漸形成了楊誌的形象。從宋代起,就有了楊誌的傳說故事,羅燁《醉翁談錄》所收錄的宋人話本名目中就有《青麵獸》一種,《大宋宣和遺事》中也有楊誌賣刀等故事的記載。施耐庵就是在這些傳說和史實的基礎上,寫成了《水滸傳》中楊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