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水滸傳》裏的計謀(4)(1 / 3)

紀山賊將李懍統領四個虎將,二萬五千兵馬及五千鐵騎,衝突下來。正交戰時,隻聽得山後連珠炮響,被魯智深這夥將士,爬山越嶺,殺上山來。山寨裏賊兵,隻有五千老弱,一個偏將,被魯智深等殺個罄盡,奪了山寨。李懍等見山後變起,急退兵時,又被宋江部兩路軍馬抄殺到來,賊兵大潰。魯智深等十四個頭領引著步兵,從山上衝擊下來,殺得賊兵雨零星散,亂竄逃生。李懍被打死,四個虎將,也隻走掉了一個。三萬軍兵,被殺死大半,山上山下,屍骸遍滿。宋江奪獲盔甲、金鼓、馬匹無算。次早,率領兵將上山,收拾金銀糧食,大賞三軍將士,標寫魯智深等人功次,督兵前進,直指荊南,不在話下。

宋江、吳用在攻打紀山軍時,表麵上是從山前正麵進攻,紀山守將李懹也確信如此。而實際上,宋江、吳用早派魯智深等十數位頭領暗中帶兵去山後行事了。待李懍領軍出寨到山前與宋江、吳用一行交戰時,魯智深等卻出其不意地從山後攻進了大本營。隨後山上山下兩麵夾攻,大獲全勝。

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是比喻用計謀把敵人、壞人從隱蔽處引出來。

打仗,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敵人隱蔽在無法攻進的地方,憑險據守,任你叫戰,他就是不出來,讓人無可奈何。在這種情況下,則需用引蛇出洞之計,把敵人引出而滅之。《水滸傳》第一一八回宋公明智取清溪洞用的就是引蛇出洞之計。

話說朝廷派宋江、盧俊義征討方臘,宋、盧分別攻下睦州和歙州後,直奔清溪而來。盤踞清溪的方臘見宋、盧軍馬勢大,忙向幫源洞逃去,宋江、盧俊義率眾直撲幫源洞,連攻數日,方臘緊閉洞門,堅守不出。宋江焦急萬分,無計可施。方臘在洞中,如坐針毯,一籌莫展。正憂悶間,東床駙馬都尉柯引啟奏道:“我王,臣雖不才,深蒙主上聖恩寬大,無可補報。憑夙昔所學之兵法,仗平日所韞之武功,六韜三略曾聞,七縱七擒曾習。願借主上一支軍馬,立退宋兵,中興國祚。未知聖意如何?”方臘見奏大喜,便傳敕令,盡點山洞內府兵馬,教此將引兵出洞。此將柯引不是別人,正是小旋風柴進。宋江攻克蘇州後,他和燕青受委派化名投靠方臘,以為內應,深得方臘寵信,並將女兒下嫁與他。

卻說宋江軍馬困住洞口,已教將佐分調守護。因連攻數日不下,無法擒住方臘,南兵又不出戰,宋江正眉頭不展,麵帶憂容,隻聽得前軍報來說“洞中有軍馬出來交戰。”宋江、盧俊義見報,急令諸將上馬,引軍出戰,擺開陣勢。看南軍陣裏,當先是柯駙馬出戰。宋江軍中,誰不認得是柴進?宋江先令花榮出馬,略戰三合,花榮撥回馬便走;再叫關勝出戰交鋒,鬥不到五合,關勝也詐敗佯輸,走回本陣;又叫朱仝出陣,往來廝殺,隻瞞眾軍,兩個鬥不到五七合,朱仝也詐敗而走。柯駙馬連勝三將,又揮軍追趕了一程,殺退宋江軍十裏。方臘聞報大喜,叫排下禦宴,親捧金杯勸飲。柯駙馬奏道:“……明日謹請聖上登山,看柯引廝殺,立斬宋江等輩。”方臘欣然答應。次早,方臘令三軍飽食已了,各自披掛上馬,出到幫源洞口,搖旗發喊,擂鼓搦戰。方臘卻領引內侍近臣,登幫源洞山頂,看柯駙馬廝殺。蛇出洞了!宋江諸將,都到洞前,把軍馬擺開,列成陣勢。隻見南軍陣上,柯駙馬立在門旗之下,燕青跟在他的後麵。眾將皆喜道:“今日計必成矣!”各人自行準備。南軍陣裏,皇侄方傑爭先縱馬搦戰,宋江陣裏關勝、花榮、朱仝、李應四將陸續出戰,並力共戰方傑,方傑見四將來夾攻,撥轉馬頭,往本陣中便走,柯駙馬卻在門旗下截住,把手一招,宋將關勝、花榮、朱仝、李應四將趕將過來。柯駙馬便挺手中鐵槍奔來,直取方傑。方傑見勢頭不好,急下馬逃命時,措手不及,早被柴進一槍戳著,背後燕青趕上一刀,殺了方傑。南軍眾將驚得呆了,各自逃生,柯駙馬大叫:“我非柯引,吾乃柴進,宋先鋒部下正將小旋風的便是。今者已知得洞中內外備細,若有人活捉得方臘的,高官任做,細馬揀騎。三軍投降者,俱免血刃,抗拒者全家斬首!”回身引領四將招起大軍,殺入洞中。方臘領著內侍近臣,在幫源洞頂上,看見殺了方傑,三軍潰亂,情知事急,一腳踢翻了金交椅,便望深山中奔逃,結果被花和尚魯智深生擒。

此計成功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事先作了準備,早派柴進、燕青化裝改名,打入方臘內部核心;二是兩軍交戰中,柴進“演戲”配合,連勝三將,殺退宋江軍十裏。方臘滿心歡喜,於是決定出洞,登高觀戰,親賞駙馬爺的韜略武功和大敗敵軍、激奮人心的壯觀場麵。就這樣把蛇引出了洞,並戰而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