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水滸傳》懸疑(1)(1 / 3)

《水滸傳》隻是一部小說,對於裏麵許多常識性的問題,或者一些與情節發展無關的問題,是沒有必要專辟章節去作解答的。後世的讀者在閱讀《水滸傳》時,都會或多或少產生這樣那樣的疑問。這些疑問有的是在《水滸傳》成書之時就有的,有的可能是由於時代的隔閡,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就無法理解了。還有一些是在《水滸傳》研究過程中提出的疑問。但不管怎麼說,懸疑並不“懸”,但是答案可能不止一個,在有些問題上可就是各說各有理了。

《水滸傳》為何剛好一百零八位好漢?

《水滸傳》中將一百零八位好漢分為“三十六員天罡”、“七十二座地煞”,三十六與七十二相加之和正好是一百零八,這帶有明顯的傳統道教色彩。道教認為北鬥叢星中有三十六顆天罡星,每顆天罡星各有一個神,合稱“三十六天罡”;北鬥叢星中還有七十二顆地煞星,每顆地煞星上也有一個神,合稱“七十二地煞”。

“三十六”與“七十二”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是兩個富有神秘色彩的數字,頻繁出現在各種場合:《孫子兵法》中有三十六計;傳統武術套路中常有三十六招式;皇家園林避暑山莊有三十六景;孔子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個;據說漢高祖劉邦的左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俗語:“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還有盡人皆知的孫悟空七十二變……另外,人們還喜歡用三十六、七十二來描繪美景,像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之說,黃山、衡山、嵩山有七十二峰之說。看來,“三十六”和“七十二”兩個數字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那麼,這兩個神秘的數字有什麼來曆呢?

“三十六”是六六相乘之和,“六”是我國古人崇尚的吉利數字。《周易》每卦有六爻,音聲有六律,古代士大夫有六卿,家庭關係有六親。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數以六為紀”,帽子六寸,車六尺,用六匹馬駕車等。《水滸傳》中最初也是三十六將,所以宋江說:“六六雁行連八九。”

“七十二”作為神秘數字起源於五行思想。在五行觀中,一年被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一年三百六十天被分為七十二候,每候五天。聞一多先生就此問題特意撰寫《七十二》一文進行考證,他指出:“‘七十二’是一年三百六十天的五等分數,而這個數乃是由五行思想演化出來的一種術語……它是一種文化活動的表征。”可見,七十二是古代曆法中的基本計算數,與社會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對人們的數量概念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從它所反映的社會思想到語言風格都帶有濃厚的時代和民間色彩,被打上了傳統文化的深刻印記。書中稱水泊梁山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正是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數字觀念。

《水滸傳》為什麼寫“招安”?

《水滸傳》寫了梁山好漢被“招安”這一情節,使得現代一些研究者感到迷惑不解。劉茂烈提出梁山兩贏童貫、三敗高俅,宋王朝傾其全力,想要一舉消滅梁山全夥,但最終以慘敗告終。此時“按照事物的發展邏輯,梁山軍理應乘勝追擊,‘殺到東京’,推翻黑暗腐朽的徽宗王朝,建立梁山軍的政權,實現‘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社會理想。”令劉氏感到奇怪的是,宋江並沒有這樣做,甚至連想也沒有這樣想,而是積極籌備招安,真是令人掃興。

其實說穿了也很簡單,因為關於宋江三十六人縱橫京東一帶的故事,在宋代演說時是屬於“講史”係統的。既然是“講史”,細節盡管可以創造,但大的走向是不能改變的,不管作者或說書人如何崇敬關羽,如何愛戴諸葛亮,寫“三分”的作者,說“三分”的藝人,都不能改變他們抱恨而亡的結局,更不能不讓晉朝一統天下。而像《反三國》(這隻是遊戲之作)似的把取得天下者換成蜀漢。宋江在曆史上是被招安了,歸順了宋朝,這一點誰也不能改變。所以“講史”的藝人要遵守這一點。

另外,中國人在審美習慣上是喜歡大團圓結局的,特別是宋代以後的通俗文學中,大團圓傾向更為明顯。這與通俗文藝麵向市場是密切相關的。日常生活中多有缺欠的平民百姓,為了求得心靈上的安慰,更是喜歡大團圓的故事。“買主”既有這個要求,“賣主”就要使買主滿足。古人早就認識到這一點。《古今小說》卷末所附的《綠天館主人敘》中說:“大抵唐人選言,入於文心;宋人通俗,諧於裏耳。”如果我們把這點不隻理解為語言,那麼,其內容的“通俗”(例如大團圓的情節)也是為了滿足廣大聽眾的要求。不同類型的人,有不同的大團圓。青年人的大團圓是才子佳人,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文人的大團圓是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官員的大團圓是出將入相,連升三級:平民百姓的大團圓則是生活富足,子孫滿堂。那麼什麼是敢於武裝反抗的遊民的大團圓呢?應該是發跡。具體說就是成為帝王將相,最高的當然是做皇帝,最低也是“招安”做官。不僅江湖藝人這樣想,聽眾也是這樣企盼。宋江沒有做皇帝是曆史事實,誰也改變不了,於是,便采用了“招安”做官。這樣的故事不僅寄托了創作者的理想,也反映了平民百姓的心理需求。所以說“招安”這個被現代人所詬病的“投降主義”,恰恰反映了廣大平民百姓的善良願望,它更是遊民重要的爬升之路。《水滸傳》是寫遊民成功與失敗的故事,“招安”做官在遊民看來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