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中國好聲音》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
音舞百家
作者:徐臻
[摘要] 電視作為媒介主力之一對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電視既製約著人們的認知也帶給人們無限遐想的空間,成為人們認知、了解社會行為的一個重要渠道。《中國好聲音》在今年夏天掀起了全民娛樂的景象,作為媒介成功的典範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是深遠的、雙重的,其積極功能的實現則需要節目自身的優化提升,青少年等受眾素養的提高以及社會力量的監督。
[關鍵詞] 中國好聲音 青少年 媒介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1.047
《中國好聲音》在2012年暑假期間掀起了一陣空前的娛樂景象,成為街頭巷尾以及各大媒體的話題。其參賽者以青年為主,這些參賽者從年齡上和心理上更易被眾多觀看的青少年接受。節目中不論是頗為知名的四位導師、主持人、99家媒體評審團,還是終極PK時體育場內現場投票的觀眾,都對青少年提供了社會行為示範的“榜樣”,提供了各種不同的價值觀、行為方式、角色模式、角色評價等。《中國好聲音》的這種文化娛樂氛圍對受眾的影響尤其是對於處在轉變期的青少年的價值觀、處世觀、審美觀、行為方式、思維模式以及角色定位等各方麵帶來的影響值得我們注意。
一、《中國好聲音》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
1、《中國好聲音》為青少年提供的社會示範作用
《中國好聲音》是浙江衛視在2012年暑期推出的一檔選秀節目。在2012年的夏天給人們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聽盛宴。無論是參賽者的水平還是四位導師的陣容都是空前強大的。
《中國好聲音》所提供的社會示範類型大致可分為參賽者行為、導師行為、主持人行為、受眾行為。就參賽者而言,無論是專業歌手還是業餘歌手都可以在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這一點將刺激青少年自身在成長過程中的自信心的加強,激發他們內心的潛能;就四位導師而言,他們在比賽環節中,隻關注學員的聲音,隻為聲音而轉身,這不僅是該節目的一大亮點,也為青少年提供了一種行為示範即做事的專注性、篤定性,同時,四位導師專業客觀的點評也影響著青少年對事物的評判標準;就主持人而言,華少則是最搶眼的配角,在主持《中國好聲音》的過程中,他改變了自己以往的主持風格,不再利用機智詼諧的語言來營造節目氛圍,而是靠超快的語速縮短主持環節的時間用以把舞台留給參賽者,這種主持風格的轉變為青少年自身的轉變提供了行為示範模式;就受眾而言,無論是現場觀眾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都通過各種渠道給予節目反饋,正是受眾及受眾反饋的存在,《中國好聲音》才有了存在的意義,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節目的進展,這也會給青少年的認知、行為、角色定位及角色價值提供示範作用。
2、《中國好聲音》對青少年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2.1積極影響
眾所周知,《中國好聲音》良好地將“鴻溝與反差”做到了一個極致。在盲聽階段,選手要賣力演唱以贏得導師轉身的機會,而一旦導師轉身,操縱命運的權杖瞬間回到選手手中,為了爭取優秀選手加入隊伍,導師通過賣萌、撒嬌、送禮物等各種方式來吸引選手。再者,以選手徐海星和鄭虹為例,前者覺得逝去的爸爸就在現場,要唱歌給爸爸聽,而鄭虹則是由妖豔女郎變為清純高中生且高考失利,即引起觀眾同情或共鳴。通過選手的逆襲突出壓力的轉換和角色的蛻變,通過夢想的傳遞吸引觀眾的同情和移情,觀眾會深深被與自己趨同的角色吸引。這種移情的效果,可以使青少年找到重新獲得自我平衡的途徑,原因是青少年進入青春期以後,自我同一性遭到破壞,常常陷入困惑矛盾的心裏衝突之中,而在他們認識到其他人特別是公眾人物的角色轉變之後,在內心所形成的共鳴或同情能使得他們移情宣泄,進一步理解成長轉變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幫助他們實現內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