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交響音樂指揮家。在一次歐洲指揮大賽的決賽中,小澤征爾按照評委給他的樂譜指揮樂隊演奏。指揮中,他發現有不和諧的地方。他以為是樂隊演奏錯了,就停下來重新指揮演奏。但還是不行。“是不是樂譜錯了?”小澤征爾問評委們。在場的評委們口氣堅定地都說樂譜沒問題,“不和諧”是他的錯覺。小澤征爾思考了一會兒,突然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們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前兩位參賽者雖然也發現了問題,但在遭到權威的否定後就不再堅持自己的判斷,終遭淘汰。而小澤征爾不盲從權威,“認得真”了,不怕別人,哪怕是權威“非之”也堅持自己的觀點,他最終摘取了這次大賽的桂冠。
索菲婭·羅蘭談的是化妝和穿衣一類事,但她卻深刻地觸到了做人的一個原則,就是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不去奴隸似地”盲從別人。你要尊重自己的鑒別力,培養自己健全的自我洞察力。我們能像索菲婭·羅蘭和小澤征爾這樣堅持自己正確的意見嗎?要知道,盡管我們認為自己的意見是對的,但我們麵對的可是權威,或者是上級、領導、有地位有權勢的人。我們可能遠沒有小澤征爾那樣幸運,我們可能會冒犯他們,由此還可能遭受冷遇、孤立和打擊。也許就是由於充分考慮到這種可能性(現實中也不乏此類事例),現在不少人變得唯唯諾諾,遇事不敢亮明自己的態度。
曾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的馮友蘭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諾諾就是討好迎合,毫無原則;諤諤就是直言敢諫,堅持原則。
我們願意成為哪一類人呢?當然應該是正直的人,誠實的人,為偉大事業而奮鬥的人。那就不要因別人的非議而改變自己做人的原則,不要做那“諾諾”的盲從者,不要因為擔心個人的利益,比如安全、財產、麵子、職位等而像牆頭草一樣,哪邊風大就往哪邊倒,而是應該有自己的做人原則。
一個真正懂得用人的人,並不希望他的下屬個個如機器人一般隻會向他點頭稱諾,而是希望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希望他們自己有相當的獨立性。
馮友蘭先生曾給他的學生們講過一個關於軍人的故事:
有一名將軍,他對元帥的命令從未提出過質疑,即使元帥的命令並不符合實際。有一天,元帥就把這位將軍叫到他的帥帳,告訴那位將軍說:“你已經被罷免了,可以還鄉種田去了。”
“為什麼呢?你的命令我都服從了。”
“但是我不需要一個隻會傳達命令而沒有思想見解的將軍。”元帥回答他。
由此可見,雖然服從一個有才幹的領袖是一件很適意的事,但恐怕久而久之你便漸漸懶得獨立思考了。千萬要避免這種太馴服的危險。
不可養成依賴別人的習慣。雖然有些人比你懂得更多,隻要你打開耳朵聽,便可以從別人的經驗中得到好處。從他們的經驗裏學習,斟酌他們的意見,但是你要明白,不要覺得依賴別人很舒服便去服從,不可摒棄你獨立思想的權利。要努力成為一個思想獨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