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誠實守信是基礎(1)(1 / 3)

言必有信是做人的起碼準則。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不講究誠實守信,都將被人們所唾棄。誠信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品質,養成誠信的習慣,是為人處事的基礎,是我們欲成大業必備的要求之一。

一、真誠做事,儉樸生活

真誠、儉樸,這是中華的傳統美德。這些美德在清華人的身上得以繼承和發揚,也是清華特色的做事方式,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優秀品質。

這是張蔭麟先生的一位清華校友寫的一篇憶文,回憶張先生生前的一些事:

蔭麟生活的儉樸,在朋友中也是知名的。從美國回來,有春冬兩套衣服,結婚時也沒有添置新的。不能喝酒,可是偏愛吹煙,煙不論好壞,隻講究越便宜越好,因為橫直是吹,不吸的。在昆明住在我家裏的時候,在護國路橋頭買百壽紙煙數百包,一包值洋三分。房間裏滿地板全是紙煙頭。有好幾次吧,忽然看見有好煙,居然吸了半支,一會兒便撐不住了,說是醉了,一而再,再而三,也滿不在乎。胃量極大,一頓能吃半斤肉,時常吹牛,在留美時學會了烹調,在我的北平寓所,自己買了兩隻子雞。親自下廚,弄得滿頭大汗、半身油膩,到吃飯時,卻咬不動,嚼不爛,毫無滋味,大家笑了半天。買了一頂新呢帽,出去作客丟了,下次再買一頂鴨舌帽還是丟了,從此隻好不戴帽子。結婚後的第二天出去拜客,回來走到隔壁人家,看見主人,連忙說對不起,累你久候了,主人莫明其妙,過了好一會,才明白他自己是客人。下午我去看他,正滿手是泥,蹲在地上摶土做假山,說是把朋友所送的花圈的花來布置花園,好極妙極。我更正說是花籃,他也覺得不對,可是口頭還是倔強,掉口文說:“圈與籃雖不同,而其為花則一也。”朋友鬧他給起一外號,叫張文昏公,他無法賴,也一一給朋友起外號,文迂公、文迷公之類,把人家書桌上窗紙上全寫滿了。他還挖苦我,如你不幸早逝的話,我一定會編印遺文、墓誌、行狀、傳記之類,一概負責到底;當然,我也照樣還他一嘴。到今天想來,真不禁熱淚盈眶,誰又能料到十幾年前的惡謔竟然會成真,這四年來我幾次為他寫哀悼追憶文字呢?

蔭麟死後的一個月,大公報替他發表一篇遺文,大意是對現實政治的控訴,天下為公恰恰是反麵,選賢與能呢,選的是不賢和無能,舉出實證,文筆很犀利。王靶生先生似乎還加了一點按語,大意說是因為是死者的文字才能發表吧。

蔭麟早年即患心髒病,一登高就心悸,同遊華山時,攀登鐵索,那閉目搖頭的情形,惹得遊侶齊聲哄笑。死,不料偏死於腎髒病。平時營養壞,離婚後心境壞,窮鄉僻壤醫藥設備壞,病一發就非倒下不可,非死不可。假使沒有這戰爭,假使這戰爭不能避免,而有一個好政府,或者是不太壞的政府,能稍稍尊重學者的地位和生活的時候,蔭麟那樣胖胖茁壯的身體,是可以再工作二十年以至三十年的。

中國的學者如此的希罕,已有成就的學者如此的被糟蹋,被淘汰,蔭麟就如此寂寞地死去,寂寞地被人遺忘了。

但是,我仔細想想,從蔭麟身後發表的文字來看,假如這一年他不死於窮病,再多活三四年,再多受些磨折、考驗、洗煉,恐怕他還是得死,不過死法不同,不是死於窮病而已。

先生的死是不幸的,麵對現實,先生無能為力,但先生是誠實的,不願為現實而改變什麼,先生的精神是可貴的,貧賤不移,威武不屈,隻要心是誠實的,我們就不懼怕什麼。

不管做什麼事,都要用一顆誠實的心去對待,因為誠實是立身之本。“在創業的時候,誠實守信要勝過詞藻華麗的廣告。把你的事業建立在誠實信用的基礎之上,你最終會取得成功。”

在很久以前,一個買主問一年輕的黑奴:“如果我買了你,你會誠實地為我勞動嗎?”這個奴隸回答說:“不管你會不會買我,我都是誠實的。”

我們不止一次地聽人講過誠實的益處。有些人說,他們曾經因為不誠實得到教訓,也曾因為誠實而受到獎勵,所以應該誠實。對於那些講究商業道德的人來說,誠實是第一要義。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學生在學科測試時,用了他在家裏提前寫好的東西。他私下裏告訴了同學們,但他的騙行不小心被揭穿了,教授立刻停止了那一堂課。先生臉色芬白地告訴我們,一定要誠實,聲音裏充滿正氣。他告訴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真理,雖然這條道路困難重重,但最終有人會幸運地發現真理。而這個學生卻在弄虛作假。在真理的殿堂裏弄虛作假,以假亂真!我們追求的是真理!我們每個人一生一世也不會忘記先生那怒斥虛假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