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讚美別人的技巧(1 / 2)

讚美不光是一味地說對方的好話,話還要說得巧,說的妙,才能達到自己需要的效果。吊人胃口是一種最好的誘發別人好奇心的方法。它借助於語言而展開,運用花言巧語的手段,輕易許諾,製造假情報,描述假情況,針對對方的心理加以迷惑,對於固執己見的勸說對象,如若開門見山恐怕是難以奏效的,因而不妨利用其好奇心理,別出心裁地為勸言設計一種新穎奇特的形式,誘使對方自覺找接受信息的心門,達到思想交流,產生最佳的說服效果:

1.故意吊人胃口。

範雎遊說秦王,希望秦王聽取自己的計謀,以便重用自己。怎樣才能叫秦王言聽計從呢?他開頭故作姿態不肯說話,讓秦王等急了,他先說交情疏遠而欲言深切,再說欲盡忠言而不避死亡,既引用曆史故事,又分析當前現實,翻來覆去,就是不肯說出具體意見,一直引出秦王答應上及太後,下至大臣,無論大小事情都聽他的指教,他然後才肯諫說具體意見。

2.語言誘導。

要想在談活中影響他人的情緒,最有效的手段是表麵上裝得很親切,而提出一些所謂“忠告”,即想辦法讓對方意識到比賽的禁止事項。譬如,在高爾夫賽場上某人故意溫和地向打球的對手說:“要是打出去的球半路上向右邊飛的話,會落進池塘”,或“這個球離洞這麼近,千萬不要打歪啊!”聽了這些好話,對手打出去的球不可思議地不是向右飛,就是打歪了。

3.心理鋪墊。

精心鋪墊術不僅古而有之,而且在現代采訪之中多見,1980年8月21日,意大利著名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訪問了鄧小平。她從鄧小平傳記中知道他的生日是8月22日,而鄧小平卻忘記了。她的訪問彬彬有禮,她是從祝賀鄧小平生日開始的。

鄧: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嗎?

法:不錯,鄧小平先生,我是從你的傳記中知道的。

鄧:既然你這樣說,就算是吧!我從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應祝賀嗬!我已經76歲了,76歲是衰退的年齡了!

法:鄧小平先生,我父親也是76歲了,如果我對他說那是一個衰退的年齡,他會給我一巴掌呢!

訪問的氣氛就這樣十分融洽而輕鬆地形成了,而這應該歸功於女記者精心安排的那幾句“鋪墊”了。

4.營造氣氛。

戰爭狂人希特勒很會利用氣氛使人陶醉,他的演講會總是選擇在天氣很好的黃昏時刻,也就是人的氣氛要從陽轉為陰的黃昏時刻才編織一些激動人心的演說。這樣讓聽眾產生很舒適的感覺,這時人的判斷力也漸漸降低,有些人工作了一天已經很疲勞,所以,聽他演講容易有陶醉感,希特勒實在是很會利用人類心理。

5.迂回誘導。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和社會的肯定和認可,我們在付出了必要勞動和熱情之後,都期待著別人的讚許。那麼,把自己需要的東西,首先慷慨地奉獻給別人,體現的隻能是我們的大方和成熟。

讚許別人的實質,是對別人的尊重和評價,也是送給別人的最好禮物和報酬,是搞好人際關係的一筆暫時看不到利潤的投資。它表達的是我們的一片善心和好意,傳遞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你有意無意間與人形成的隔閡和摩擦。對人表示讚許,你何樂而不為呢?

研究結果表明,連動物的大腦,在收到鼓勵的刺激後,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就開始起勁調動子係統,從而影響行為的改變。人作為萬物的靈長,期望和享受欣賞,更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日本的社會心理學家在細和孝就說過:“人們對你讚譽、佩服或表示敬意時,除非顯而易見地是溜須拍馬,即使是應酬話,你也許還是覺著舒坦。可是,聽到他人對你的批評,不中聽的言語時,即使他沒有惡意中傷,而且又部分符合實際,你也可能長期對它抱有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