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薌齋道:“那你給我說出北京三十個帶‘龍’的園林最點。”
吳素貞放下正在納的鞋底,緩緩說道:“天安門的棟梁枋柱上有金龍和璽彩畫,和璽彩畫又有金龍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等規格。彩畫上有姿態各異的行龍、升龍、降龍、坐龍和跑龍。天安門前的金水河畔,高矗著一對精美的漢白玉石華表。華表頂端是承露盤,盤中有個蹲獸叫吼,據說它監督著帝王外出的行為,又叫;‘望君歸’。華表柱身是層層的朵雲,回環不斷,雲中盤繞著一條巨龍。龍四足,每足五爪,五爪龍在清代隻有皇帝可以使用。巨龍從柱底旋到頂,有8米高,雕飾生動,飛然躍動,遠遠望去‘宛如遊龍’緣柱而起,華表外麵有石欄板圍住,欄板和欄柱上也雕著遊龍和升龍。故宮是龍的世界,凡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從事政務之地,都要設製雕龍寶座,其中以太和殿和乾清宮內的金漆鏤雕蟠龍寶座最為典型。太和殿的寶座上設雕龍髹金大椅,椅後有雕龍髹金屏風。髹金大椅上雕著九條金龍,大椅下的須彌座,紋飾為二龍戲珠。太和殿內除了殿中央的雕龍寶座之外,還有六根蟠龍金柱。這六根蟠龍金柱高約丈有餘,徑可兩人合抱,每根巨柱上都有一條飛騰的蟠龍。太和殿裏的金龍灌井,中部八角井飾滿雲龍雕飾,穹隆圓頂內,盤臥一條金色巨龍,口銜寶珠,俯首下視,造型莊嚴生動。故宮東路錫訂門內有九龍壁,坐南朝北,壁麵為彩色琉璃燒製而成,圖案是九條動感極強的巨龍。全幅壁麵以海水為襯景,水麵上浮現出正在戲珠的九條巨龍。在故宮雨花閣四條垂脊上各有一條鍍金銅龍,長約3米,呈騰空之勢,遠遠望去,四條銅龍金光燦爛。相傳,每當夜色當空,紫禁城內一片寂靜之時,這四條龍中的一條龍,便會從雨花閣上飛下來,喝大銅缸裏的水。另外,當月上中天之時,雨花閣上金龍的影子正好落在長春宮的院子裏,這垂影仿佛是臥龍在沉眠之中。於是,皇帝特地為‘睡龍’準備了一個石枕。這塊‘龍枕石’至今還在長春宮的院內放著……”
王薌齋道:“故宮裏的龍建築自然多了,說說故宮外麵的龍吧。”
吳素貞笑著攏了攏頭發,說下去:“天壇祈年殿內,鎏金的九龍藻井正對著的地麵是一塊圓形大理石,稱為‘龍鳳呈祥’石,石上灰黑色的紋理構成一龍一鳳的天然圖案。傳說,原來這塊圓石上隻有一隻玉鳳,隨著年深日久,玉鳳和藻井中的一條金龍便有了‘靈性’,金龍常常飛下來與玉鳳相會。一天,金龍正與玉鳳幽會,不料趕上皇帝來祭祀,拜墊蓋住了龍和鳳,皇帝跪在拜勢上行禮,就把金龍和玉鳳壓進了圓石裏,再也出不來了。天壇後穹宇外有一棵九龍柏,它枝身是互相纏繞扭結,皮若蒼鱗,好像一群凹凸蟠屈的龍合抱相鬥。”
正說著,王薌齋忽聽房上有輕微的喘息聲,這喘息聲極輕。王薌齋知道房上有人偷聽,於是輕輕推門出去,溶溶月下,他見房上無人。他一縱身上了房,隻見一個人影一閃轉眼即逝。他大聲喝道:“什麼人在那裏?”
隻有颯颯的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