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薌齋打開包袱一看,隻見有一幅軸畫和一些金條。他展開軸畫,果然是那幅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圖》。
金桔喜道:“這張名畫終於物歸原主了。”
在眾尼姑的挽留下,王薌齋沒有立刻下山,他暫住庵內,每日幫助尼姑們操練武藝,還教給金桔一些形意拳法和輕功。在王薌齋的主持下,為廣善老尼和遇難尼姑們舉行了葬禮,並在梧桐樹下立了一塊石碑;上麵鐫刻王薌齋手書“貞女碑”三個字。
轉眼間已第三年早春二月,峨嵋山上的玉樹銀花,瑤峰瓊壑,一晃變成山花爛漫,處處錦繡。王薌齋見金桔和眾尼姑已掌握形意門的一些基本技能,而且學會了防身術,於是告辭下山,金桔等人見再也挽留不住,隻好送他到峨嵋山下的伏虎寺,方才回庵,“一撮白”一直送至樂山。王薌齋久久撫摸著“一撮白”,“一撮白”將臉貼在王薌齋胸前,胸脯猛烈跳動著。王薌齋為“一撮白”整整毛,又給它買了兩個大蜜橘,然後與它依依告別。他走了一程,回頭望支,遠遠地看見“一撮白”站在馬路中央,雙爪做揖狀,宛如一尊猴石雕。王薌齋眼眶濕潤了,他咬咬牙,頭也不回地走了。
王薌齋經貴州,過湘江,穿廣東,跋山涉水兩年多,終於進入福建境內,來到福州鼓山。這一路凶多吉少,路途艱險不必說,鼓山位於福州城外34裏,因山巔有石如鼓,相傳每逢風雨大作,便簸蕩有聲,故名鼓山。王薌齋沿著古老的登山石徑,拾級而上。兩旁勁鬆碧翠,幽澗流泉,古道中有仰止亭、觀瀑亭、乘山亭、半山亭、駐錫亭。王薌齋有些疲乏,但看到那岩壁上鐫刻的“尚遠”、“宜勉力”、“欲罪不能”等石刻,身上頓時有了力量。
來到湧泉寺,但見香客熙熙攘攘,喧鬧不已。人們爭先觀閱寺內法堂右側方丈室前的三株鐵樹,兩雌一雄。王薌齋千年鐵樹如今開花,雌花象黃色大絨球,雄花象小狐尾,觀者無不稱奇,自己也感新鮮。
正看間,忽覺一股勁風襲來,一件白色東西一晃,鐵樹上的三朵花頓時消失,僅剩翠葉綠梢兒,人們紛紛詫異,王薌齋看得清楚,是個白衣人所為,隻因他的輕功厲害,一般人看不清楚。
“鷹爪小白猿,休得在本寺動土!”但聽一聲大喝,一位紅衣老僧一招“飛龍鑽空”,躍到殿頂。殿頂也躍起一人,正是“鷹爪小白猿”白猿。他換了一身白衣褲白帶,笑吟吟手裏攥著三朵鐵花。白猿道:“聽說其中有一株是開山祖師神晏所植,不知哪朵是神晏大師所栽?”
老僧道:“無恥之徒!”說罷,貼身鑽進,雙拳朝白猿擊來,這種拳法王薌齋從未見過,緊湊,架子小,樸實,明快。
“我打爛你這巫家拳!”白猿說著,一招“白猿旋轉”,這是猴拳的招數,老僧正要變招,又見白猿一招“鷹擊長空”,手指指節卷屈,手背後張,脆快如雨,朝老僧撲來……
這時台下有人高叫:“長老,小心!”隻見白猿一招:“白猿叼棒”,猛地將老僧推下殿頂。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王薌齋一招“白猿竄樹”,上前接住老僧。王薌齋正欲放下老僧,上房與白猿較量,但聽有人朗聲叫道:“小白猿休要猖狂,你解大爺來了!”一聲“鶴鳴”,一位白胡老者飛上殿頂,與白猿半在一處。那老者身輕如燕,精瘦頎長,年過六旬,一把白胡子一直飄到腰際,足有一尺長,凜稟然大丈夫。
白猿一見老者,雙手一抱拳,笑道:“原來是‘江南第一妙手’解鐵夫老先生!你家住湖南衡陽,如何到得這裏?咱們井水不犯河水,怎麼您老也管起福州湧泉寺的閑事來了?”
解鐵夫道:“白小猿,你欺人太甚,你知恩不報,反而戳瞎你師父鼓山老道的雙眼,你師父每日罵你不止。你浪跡江湖,整日欺花折柳,喪盡天良,如今又來湧泉寺尋釁鬧事,今日我要當著眾人來教訓你!”說著,一招“白鶴亮翅”,朝白猿撲來。